首页 >> 要闻 >> 正文

唐山:废墟上重生“凤凰城”
2016-07-27 作者: 记者李俊义 任丽颖 高博采写 来源: 经济参考报

  7月28日是唐山的祭日,更是唐山的生日。这一天,一座城市一个世纪的努力和一百万人的梦想曾戛然而止;这一天,别称“凤凰城”的唐山更像寓意中的凤凰一样,在涅槃后淬火重生。

  7月的一个清晨,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纪念碑巍然挺立、直指云霄,碑身四周象征四面八方支援唐山人民抗震救灾的8块浮雕熠熠生辉。纪念碑四周,老人带着孩童嬉戏,情侣互挽着手臂漫步,阳光打在身上,幸福写在脸上。

  谁能想到,40年前,这座城市曾经被夷为瓦砾,24万人死亡,16万人伤残,国外媒体断言它将“从地球上被抹去”。谁又能想到,40年后,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一座新唐山再次绽放光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40岁的新唐山再出发!

  坚强意志托起震后唐山

  唐山抗震救灾的实践,已经作为恢弘的一页载入历史。

  据有关资料显示,唐山地震后,唐山市区有60余万人被埋压在倒塌物中。

  地震亲历者、唐山党校教授高民杰回忆说,当时,自行脱险的市民没有时间悲伤,甚至来不及掩埋亲人的尸体,立刻投入救人的队伍中。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内,48万人通过自救互救脱险,占被埋压人数的80%以上。

  被掩埋在废墟深处的那些人,很多是靠人民解放军救出的。地震过后8小时,第一支解放军救灾部队跑步进入唐山市。随后的几天里,先后有14万解放军陆续赶到。年轻的人民子弟兵不顾频繁的余震,冒着生命危险,用双手,用铁锹等最简陋的工具,与时间赛跑,与死神争夺生命,从瓦砾中救出1.64万名群众。

  抢救生命、运送伤员、清运尸体、防止疫情、就地建设简易过冬房等等,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处处都可以看到人民子弟兵的身影,他们做的是最脏、最累、最困难、最危险的工作,换来的却是无数人的生命和“大灾过后无大疫”的奇迹。唐山人总结说,没有解放军,唐山这座城市真的可能不复存在了。

  40年前那场大地震,对唐山经济的打击也是毁灭性的。

 
唐山地震废墟 
 
 唐山城区夜景

  在大量同胞遇难、厂矿企业失去众多劳动力的同时,全市工农业生产设施也遭受了极其严重的破坏,整个城市生产基础几乎“归零”。全市水、电、路、讯全部中断,工业建筑80%倒塌或严重损坏,工业设备损坏率达56%,245座水库大坝出现塌陷裂缝。

  在困难面前,英雄的唐山人民没有低头、没有放弃,在第一时间,唐山开启了震后恢复重建的伟大壮举。

  震后第10天,“特别能战斗”的开滦矿工战胜重重困难,生产出第一车“抗震煤”;第14天,抢修人员不顾伤痛折磨,将唐山电厂2号机组修复,发出了第一度“志气电”;第28天,经过一炼钢车间主任王庆利与工友们的日夜奋战,唐钢第一批“志气钢”出炉……

  与此同时,唐山的重建工作也被提上日程。地震过后,满目疮痍,唐山已成为一片废墟,全城几乎没有完好无损的房屋。

  据估算,重建唐山需要立即清理出去的废墟,多达3000万立方米。如果将这3000万立方米码成1米宽、两米高的城墙,可以超过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万里长城的长度。

  此外,还有40万间临时搭建的简易房需要拆迁,简易房密密麻麻,16万户灾民就生活在其中。

  地震发生后不到半个月,由国务院派出的工作组抵达唐山,进行重建唐山的规划。第二年下半年,建筑队陆续进入唐山施工现场。其后的几年里,唐山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规划专家、技术人员和工程队伍,开始了世界建筑史上罕见的城市重建。

  震后的10年,是唐山重建的10年。10万建设大军最响亮的口号是:创全优工程,让唐山人民住上放心房。

  1978年9月,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河北1号小区开工,到地震10周年时,100多个这样的小区出现在昔日的废墟之上。统计资料显示,到1986年6月底唐山复建完成,恢复建设竣工面积180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122万平方米。年底,全市23万户居民搬入新居,占当时总户数的98.5%。

  唐山人说,10年间,唐山是汽车拉走了一个唐山(废墟唐山),内部消化了一个唐山(简易房唐山),建起了一个唐山(新唐山)。

  1986年7月28日,唐山向世界宣告:重建工作基本结束!

  1990年11月,联合国向唐山颁发“人居荣誉奖”。

  在中国生活了80多年的国际著名记者、作家爱泼斯坦,在唐山地震10周年撰文说:“他们(唐山人)说:‘社会主义拯救了唐山。’从震后所取得的成绩看,这是一个完全符合事实的结论,他们从过去的记忆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旧中国,能取得这些成就是难以想象的。”

  磨砺四十载展宏图

  震后半年,当作为唐山市工业生产标志的开滦煤矿矿井“天轮”重新转动时,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唐山复苏了!40年过去了,今天,唐山经济的“天轮”在哪里?

 
唐山市区位交通图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一书中写道:“兹拟建筑不封冻之深水大港于直隶湾中。”然而由于时局所限,终其一生,这一方略未能付诸实施。

  时光跨越百年,孙中山先生的“梦想”终于成真。2003年3月,以通岛公路开工为标志,曹妃甸正式拉开了建设序幕。在10多年的时间里,曹妃甸从一个不足4平方公里的荒岛,变成一个210平方公里的希望之城。

  2014年7月31日,京冀两地签署《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等7项协议,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曹妃甸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也预示着唐山市从“黑色资源经济”向“蓝色海洋经济”转型。

  目前,曹妃甸已先后投入资金4000多亿元,十大产业园区相继建成,首钢京唐、华电二期、北京曹妃甸职教城、中科飞鸿等一大批项目竣工投产。带动了整个唐山市乃至京津冀的生产力要素向沿海转移,有效推动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曹妃甸正在创造奇迹!”唐山市曹妃甸区委书记王立彤说。

  40年来,从废墟上站立起来的新唐山,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七五”期间,唐山市经济发展速度赶上了全国平均水平;“八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8.5%,超过了全国发展速度。

  1995年,唐山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90亿元,是地震前的7.4倍,跨入了全国经济发展较快城市行列。

  2005年,唐山市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均居河北省第一位。

  2015年,唐山市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继续保持全省首位。

  唐山发展的道路,是中国发展道路的缩影。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始终是唐山快速恢复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唐山经历大地震劫难后而浴火重生的过往,唐山人喜欢用“凤凰涅槃”这个词来描述。如今,这个词又有了第二层含义:唐山实现资源型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百年前,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若干中国第一诞生在这里。近年来,资源、区位、技术上的优势,使唐山发展成中国“钢城”,“世界钢铁看中国,中国钢铁看河北,河北钢铁看唐山”,钢铁支撑着唐山经济的“半壁江山”。

  然而,“一钢独大”的产业结构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污染严重的伤痛,唐山成了“傻大黑粗”的重工业城市代表。

  昔日的辉煌成为今日的负累,曾经的骄傲成为当下的短板。不转型没有出路,转型则面临“壮士断腕”之痛。十字路口,唐山选择了后者。

  今年4月份,2016世园会在唐山举行。世园会申办成功,唐山赢在南湖。

  唐山因煤而建,百里煤海连着今世前缘。当地人说“先有开滦,后有唐山”,作为我国最早的煤矿,开滦在此开采了上百年,逐渐形成了30多平方公里的采煤塌陷区和54米高的巨型垃圾山,相当于7万多个篮球场的面积和18层楼的高度。这里蚊蝇肆虐,污水横流,经过者掩鼻绕行,称之为唐山的“龙须沟”。

  正如老舍同名话剧所描写的,龙须沟后来变成了清水河。经过多年治理和生态改造,唐山昔日的“工业疮疤”蜕变成了“城市绿肺”。南湖公园焕然一新:水域面积达11.5平方公里,绿地面积16平方公里。

  “借世园会,我们以此向世人展示唐山抗震重建和生态治理恢复成果,让全世界充分感受到唐山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提速绿色发展的坚定意志。”唐山世园会前线指挥部副指挥张文明介绍说。

  “三个努力建成”孕育新唐山

  40年过去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760万唐山儿女牢固树立、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努力把唐山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为目标和方向,开启了建设更美好城市、更美好家园的新征程。

  为了早日建设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唐山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以提升完善港口功能为突破口,构筑“东出西联”大通道,让唐山港成为东北亚通往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枢纽,让唐山成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日韩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

  目前,唐山港已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160个港口实现通航,年货物吞吐量达4.9亿吨,全球港口排名榜上位列第七,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港口之一。2020年唐山港吞吐量力争突破6亿吨,集装箱500万标箱,国内国际航线200条。

  在临港产业上,2010年至2015年,沿海区域共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520个,沿海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9.3%。“十三五”期间临港产业每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500个、年均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力争年均分别增长10%、15%。

  为了早日建成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唐山市紧紧抓住转型发展这一关键任务,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循环经济为重点,淘汰落后不手软、创新驱动不动摇、绿色发展争先进,努力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使唐山成为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级循环发展示范区。

  截至2015年底,唐山市累计化解炼铁产能1087万吨,化解炼钢产能2357万吨,分别占河北省下达2017年底任务的38.8%和58.9%。

  淘汰落后,就为产业精深化杀出一条血路。去年,唐山单位GDP能耗下降率为26.1%,同时唐山出台《推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的实施方案》,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实施亿元以上调结构项目近千个。

  做好“减法”同时,还要做好“加法”。近年来,唐山大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以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其中,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个和7个百分点。

  为了早日建成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唐山市瞄准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目标,统筹推进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城市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

  ——优化空间布局。唐山形成了“两核、一轴、多组团”城镇空间格局;到2020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318万人。各县(市)城建成区总面积达到25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217万。多点融入了“轨道上的京津冀”;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三女河机场累计开通航线12条;实现了一小时进京、半小时抵津。到2020年,建成京唐城际铁路,与北京实现半小时交通圈,与京津实现深度融合。

  ——提升城市功能。建成包括大剧院等设施的公共服务中心;形成了新华道高端商贸中心等六大亮点片区。国家科学图书馆全部信息资源免费对唐山开放,所有三级医院年内将与北京名院开展实质性合作。到2020年,各阶段教育与京津开展实质性合作学校数达到200所。

  ——繁荣城市经济。打造了市高新区等10大城市特色产业园区;楼宇经济、会展经济、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世园会成功举办,更增强了唐山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2015年唐山在中国最具综合竞争力城市中排名29位,居河北首位。到2020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40%,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

  40年,灾难已经远去,浴火重生的凤凰之城正在振翅欲飞!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一扶贫县近九成乡被非法集资“洗劫”

一扶贫县近九成乡被非法集资“洗劫”

目前金融领域仍是非法集资的高发区,此外,非法集资还逐渐延伸至教育、旅游、养老等领域,甚至将触角伸向农村。

·粮仓爆满 黑龙江千亿斤粮食库存面临消化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