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乐之野:在深山中打造“小而美”民宿
2016-07-22 作者: 记者 檀易晓 陈晓波/湖州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走到村子尽头,沿着石头小道爬上山时,会看到绿林掩映中一间干净的白房子。正是清晨,房子里咖啡飘香,人们三三两两结伴而来,点一杯咖啡,伴着虫鸣鸟叫欣赏落地窗外的田园风光。

  这间藏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仙谭村最深处的咖啡厅,很好地诠释了“酒香不怕巷子深”——有些人从杭州驱车一个半小时,只为在这里静静地喝杯咖啡。他们也许并不知道,这个配有咖啡机、空调、无线网络等设备的咖啡厅,原先却是一个农家的猪圈。

  若是仔细观察便知,不仅这个猪圈完成了华丽蜕变,周围的六幢看似农房的小楼也被改造得洋气了不少,这些都属于大乐之野民宿。

  当年,五个上海人为了逃离繁忙都市,在浙北农村开辟了一片“桃花源”,本想作为家人朋友的聚会场所,却吸引了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人们不远千里只为在此住上一晚。

  从上海白领到“浙北农民”

  今年35岁的唐国栋一直在上海工作,每日的生活和许许多多白领一样,穿着西装革履在公司与家之间奔忙,常常出差,难得休闲。

资料照片

  他和几位朋友聚会时,总会一起做做“白日梦”,希望能有个远离都市的地方,避开拥挤和喧嚣,在繁忙生活之余给自己和家人朋友们“开个小差”。

  2012年好友杨默涵、吉晓祥来莫干山的一次闲逛,发现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仙谭村,回上海后再聚会时,总会谈起这个地方,吸引得唐国栋也来看了看,虽然当时还是杂草丛生,但他却从中看出这是实现梦想的好地方。

  “这里属于仙谭村最尽头叫碧坞的地方,许多当地人都不会来。”唐国栋回忆说,“虽然地方偏僻、房子破旧,但这样的原生态正是我们想寻找的地方。”

  唐国栋的几位好友中,有的从事规划设计工作,有的做工程,还有的做房地产营销,再加上唐国栋本人常年从事旅游地产的经验,五人一拍即合,从上海来到小山村筑起了自己的小天地。

  最初,他们只租用了一幢民房做改造。到2013年建设完成后,原先的老宅子内已配有室内温泉池、中央空调、壁炉、餐厅、现代化厨房等设施。这幢被叫作“一号楼”的别墅有四个房间,唐国栋和朋友们常常来此相聚。

  没想到的是,这个为自己和朋友建造的小天地吸引了不少人,周围的人听说后纷纷前来“试住”。四个房间常常供不应求,唐国栋和朋友们便有了扩张开民宿的想法。

  “我们最初因为情怀而来,但决定要做民宿意味着这不是件玩玩的事情,因为要投入很多精力,所以我就放弃了上海的工作,把民宿当成新的事业。”唐国栋说,“当时并没有犹豫,因为这件事情太吸引我了。”

  其他几位朋友也纷纷投身于民宿事业,在大乐之野五人的合伙人团队中,除了曾从事地产的唐国栋,还有从事设计的杨默涵、负责开发的吉晓祥、做工程出身的刘丹和有着营销推广从业经验的朱海峰。

  因为工作原因,唐国栋曾跑遍了三亚、云南等国内旅游胜地做酒店的规划设计,对于酒店模式已经熟门熟路的他却不愿意再去重复。“酒店就是批量复制,我想做出自己的特色。”唐国栋说。

  此后,这五人各司其职,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民宿创办中。于是在“一号楼”的旁边,唐国栋和另外四位合伙人又陆续改造了五栋农宅,同时建起了配套的餐厅和咖啡厅。他们脱去衬衫西装,也脱掉了城市的嘈杂喧闹,在仙谭村当起了农民。

  农宅改造出特色别墅

  “大乐之野”,这个源自《山海经》的名字本意是“被遗忘的美好之地”,而这也恰恰契合唐国栋创办民宿的初衷。他希望人们来到大乐之野时,能够在星空下安然入梦,不用想工作的繁忙,能够在赏景时小酌,而不是为了提神点一杯咖啡,能够吃到还沾着露水的新鲜蔬果,不必在上班路上匆忙买一份早餐。

  新改造的五栋别墅都尽力保留了农宅的原始风貌。几根顶梁木和通往二层的楼梯均为原来老宅的结构,其中一栋甚至完整保留了老房子的大门。

  客人最先看到的是高大厚重的木门。用力拉开两个铁质门环,面前是一个宽敞的大客厅,你可以躺在舒适的沙发里看电视,也可以和朋友坐在高脚凳上聊天,长条餐桌旁是现代化的西式厨房,只需从当地农家采摘新鲜蔬菜便可以做出家的味道。

  原先,唐国栋和朋友们来了只要打声招呼,就可以随便选房间入住。然而,随着客人越来越多,他们有时候也不得不打游击战,在一个房间住不了两天,新来的客人到了就要让位。“预订太满了,我还总被自己的店赶走。”唐国栋笑着说。

  旅游住宿本是低频次的消费产品,但大乐之野的特色设计和与周边融为一体的环境却吸引了不少回头客。

  唐国栋说,有一位上海的瑜伽教练来过后,醉心于这里亲近自然的大环境和现代化的设施,每年都会带学员们来到大乐之野,包一栋别墅,在清晨的山间迷雾中做瑜伽。

  还有不少人来大乐之野当起了“常驻民”。胡晓宇是今年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家在东北的她总向往着不同的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大乐之野的介绍,今年2月份便来这里应聘,成为咖啡厅服务生。

  “来了就回不去了。”胡晓宇边给客人做咖啡边笑着说,“这里满足了我对山居生活的向往。”

  同胡晓宇一样的还有来自香港的何佩珊。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的她曾在澳门、越南的酒店工作,厌倦了传统的酒店管理后想试试对她来说十分新颖的民宿,而这一“试”就是两年多。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阿珊的她,是大乐之野的一名管家,在这里经常可以听到她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和客人们聊天。

  也有许多当地人因为这个民宿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据唐国栋介绍,目前酒店的七名做清洁的阿姨全部是当地村民,就连几栋别墅的房东现在也成了大乐之野的后勤人员。

  与此同时,当地农民自家种植的新鲜蔬菜瓜果也大量被民宿收购,为农民增收不少。仙谭村碧坞的沈婵樱长期从事茶叶生意,现在与大乐之野合作,为客房提供茶包。“这是我第一次与民宿合作,通过这个渠道,也想让更多的人尝尝我们当地的莫干黄芽茶。”沈婵樱说。

  坚持“小而美”

  大乐之野目前总共只有24间客房,单间客房价格每晚1200元以上,整栋别墅价格每晚在4600元以上,目前入住率超过70%,节假日则需提前两个月预订。据唐国栋预计,今年所有项目的营业额将超过600万元。面对供不应求的现状,唐国栋并不想着急做大,他总是强调,自己的初衷就是要做“小而美的事情”。

  大乐之野的每栋农宅都请了不同的设计团队策划设计,确保每一栋都有自己的特色。能看到村落全景的“一号楼”有着超大的花园平台,客人能最大限度地观赏美景。地势较高的“三号楼”楼顶则建造了一个观星平台,晴朗的夜晚可以躺在顶层看满天星光,那是城市里难得出现的画面。

  冬季大雪纷飞时,客人们坐在有地暖的客房,时不时往沙发前的壁炉里扔几截果木燃火取暖,同时欣赏着落地窗外白雪覆盖的村庄,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与房间内现代化设施不同的是,一出房门,客人们仍需小心地走在大石块堆砌的道路上,小路两旁的杂草也没人修剪。“我希望尽力保留这份原汁原味,比起园丁精心修饰的草坪,这里的草丛更有生的气息。”唐国栋说。

  除了硬件设施外,他最看重的就是人与人的交流。大乐之野的房间除整栋包住外,也接受单间预订。他希望彼此陌生的人们能够通过在共有的客厅、餐厅及厨房的相处中成为朋友。

  “刚开始来到这儿,我以为会脱离原先的生活圈子,但是现在每当我回上海,朋友们都会主动问我关于民宿的事情。”唐国栋说,“他们的肯定让我们特别有信心继续给大家带来美好的生活体验。”

  唐国栋和其他几位合伙人目前正打算开发新的项目,在浙江安吉、桐庐等地为更多人提供“被人遗忘的美好之地”。为此,这五位合伙人跑遍北京、重庆、广西、云南、厦门等地的30多个特色民宿,希望为自己的民宿注入新的血液。

  原先常聚的五人因为有了新的目标,常常几个月才难得见一次,每天在微信群里不断沟通各自的工作进展,并碰撞出新的火花。

  与标准化的酒店相比,民宿的装修耗时耗钱。同处莫干山镇的庾村大乐之野项目今年年底即将营业,为了打造全木结构的屋顶,唐国栋和设计师反反复复研究,换了多个供应商,宁愿让天窗大开也不愿选择更简便的设计。

  不同地方的大乐之野不仅都会坚持“小而美”的共性,还将依据不同地理位置和当地环境,做出水上瑜伽体验、麦田书店、亲子乐园等各具特色的设计。

  民宿学院为经营者“充电”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渴望逃离都市快节奏生活,像大乐之野这样的民宿近年来在莫干山脚下不断增多。

  然而,这些民宿也面临同质化竞争压力增大、恶性竞争增多的问题。去年5月,德清县发布了全国首部县级乡村民宿地方标准规范,根据这一标准,地方政府有规划地引导民宿向差异化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民宿经营者也逐渐意识到,要想打造好莫干山的民宿品牌,就不能够闭门造车,而是要开放合作,不仅要与同行交流学习,更要吸纳民宿配套的餐饮、户外活动等元素,让专业的人提供更高水准的服务。

  今年5月,由当地政府组织建立,大乐之野和清境原舍、云溪上等莫干山民宿共同发起的莫干山民宿学院正式成立,不仅为莫干山本地的民宿经营者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还为全国各地的民宿提供专业化的课程培训。

  大乐之野作为主要运营单位之一,已经参与组织了两期培训课程。“我们请来民宿专家,为学员们讲解民宿设计建造、运营管理、文化融合等方面的课程。”唐国栋说,“同时还在课堂外组织学员去周边民宿参观学习。”

  据介绍,处于起步阶段的莫干山民宿课程,在两期的培训中已吸引了80人报名前来,有不少人来自上海、北京等地,希望通过和专业人士的学习探讨,在自己的城市开办民宿。

  如今,莫干山已有包括“洋家乐”在内的各类民宿300多家。来自德清县旅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光以“洋家乐”为代表的100多家精品民宿就接待游客17.3万人次,总收入1.87亿元。

  唐国栋和朋友们当初充满冲动和情怀的举动,现在为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住客们展现着“梦想照进现实”的美好。他也在放弃了上海白领生活后,在莫干山收获了自然的馈赠。

  现如今,每到节假日,唐国栋便把家人接来。这里已成为他的两个小儿子最喜爱的地方。“看到他们去爬山、挖竹笋,玩儿得满身泥巴我非常开心,我希望把孩子们在都市中遗失的童年在这片山林里找回来,也希望让更多的人感受自然的美好。”唐国栋说。

  大乐之野创始人之一唐国栋(前排右二)和他的创业伙伴们。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分享经济“问诊”大城市“拥堵病”

分享经济“问诊”大城市“拥堵病”

建议以公共交通为切入点,进行“分享型城市”试点。同时,建设城市分享经济,也要推动以网络实名制为核心的诚信体系建设。

·“独角兽”平台纷涌分享经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