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龙岩:红绿交映生态美城
2016-03-23 作者: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龙岩峥嵘岁月的历史见证和革命抒怀的生动写照。

  龙岩,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客家祖地,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留下了厚重而壮丽的篇章。波澜壮阔的革命场景,英雄辈出的烽火岁月,让龙岩淬火成钢,成为当年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共和国的红色摇篮。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龙岩人发扬老区精神,凝心聚力,艰苦创业,经济社会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一个“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龙岩正在崛起!

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 

  红色摇篮 客家祖地

  龙岩市位于福建西部,通称闽西。东临厦门、漳州、泉州,南邻广东梅州,西连江西赣州,北接三明,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辖新罗、永定两区和漳平市及上杭、武平、长汀、连城四县,面积1.91万平方公里,人口307万人。这里地理位置优越,距厦门动车车程仅1小时,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延伸两翼、对接长三角和珠三角、拓展腹地的交通枢纽与重要通道。

  龙岩,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此居住,晋朝设县,唐开元二十三年置汀州,1997年5月1日撤地设市。“龙岩”得名于城东翠屏山麓因岩纹似龙的龙岩洞,是中国唯一一个以龙字命名的设区市。

  龙岩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原中央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块彪炳史册、光照千秋的革命圣地,享有20年红旗不倒赞誉。

  1929年到1933年期间,毛泽东先后6次进入闽西,领导和指导了闽西苏区的革命斗争和根据地的建设。1929年12月在上杭古田召开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是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件。1930年1月,毛泽东在上杭古田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0年-1933年间,毛泽东三进才溪乡,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成为中国共产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闽西儿女也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付出巨大牺牲。当年10万闽西儿女参加红军;参加长征的8.6万主力红军中有近3万是闽西子弟,到达陕北后仅剩2000多人。1955年至1965年间授衔的闽西籍将军68名,占福建省籍将军总数的82%。闽西子弟中还涌现了邓子恢、张鼎丞、陈丕显、杨成武等国家领导人和开国上将、新中国首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

  作为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和著名侨区,龙岩全市80%以上人口是客家人,是福建省客家人最多最集中地区,同时还是海内外客家人的祖籍地。在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台胞30多万人,其中不少是东南亚地区政界、商界知名人士和实业家;历史上有54个姓氏的居民从闽西迁往台湾,现台湾同胞中有约70万人是闽西籍后裔。闽西客家文化积淀深厚、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汀州城,被誉为“客家首府”,汀江被称作“客家母亲河”;客家传统民居的代表永定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葩”,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上杭稔田李氏大宗祠,被称为“东南亚李氏宗亲的大本营”……

  龙岩还是福建省最重要的三条大江——闽江、九龙江、汀江的发源地。客家文化、闽南文化和历史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张九龄、李纲、朱熹、王阳明、宋慈、文天祥、徐霞客、纪晓岚等历史文化名人曾在这里生活或留下足迹;这里也孕育了岭南画派的鼻祖上官周、 扬州八怪的黄慎、华喦等一批名震海内外的龙岩藉艺术大家。

龙岩进入动车时代(郭军 摄) 

  交通腾飞 产业兴市

  山高谷深、重重山门,曾经是龙岩老区加快发展难以逾越的一道坎。交通基础设施滞后,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早在二十世纪90年代,渴望摆脱闭塞、落后面貌的龙岩老区,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举全市之力,在福建省率先打响公路先行工程,改扩建国省道上千公里,交通出行条件大大改善。1996年8月,龙岩市自筹资金,颇有远见地在全省山区地市中第一个开始建设高速公路,此后龙长高速、永武高速、莆永高速相继通车。到2012年,龙岩在福建山区城市中第一个实现全境7县(市、区)“县县通高速”,同年,龙厦铁路、厦深高铁建成通车,龙岩步入了动车时代。

  2015年下半年,漳永高速、古武高速武平段全线通车,12月26日,连接闽赣两省的赣瑞龙动车正式通车运营。至此,龙岩跃上连接沿海和内地大通道的“快车道”,市域高速公路“两纵两横两联”主骨架建成,西出东进、南拓北联的大交通网络形成。与此同时,连城冠豸山机场开通飞往杭州、上海、深圳、桂林、成都等航线。龙岩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初具规模,闽粤赣边交通枢纽地位日趋突出。

龙岩实现县县通高速 

  交通基础设施的飞跃,带动了龙岩与沿海发达地区的融合对接。路通,财通,事事通,企业、项目纷至沓来。龙岩率先在全省推进以提高行政服务水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目的的行政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在着力推进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同时,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和产业聚集战略。一时间,工业园区在全市各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2010年,龙岩市提出发展“产业龙岩”的战略规划和“1+2”主导产业的目标,全市建立省级以上开发区10个,市级乡镇工业集中区14个,当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2015年,全市9大重点工业产业实现产值1773亿元。目前已培育机械、有色金属、建材、农产品加工、烟草、能源、旅游、畜牧等8个百亿产业,全市亿元企业达347家,百亿企业2家,上市企业10家。

  紫金矿业“全球买矿”,龙工机械“开疆拓土”,龙净环保“纳云净雾”,福龙马环卫装备领先行业……一家家国内行业领军企业,成为龙岩产业发展厚实的“家底”和靓丽的城市招牌。目前,龙岩正全力打造海西重要汽车制造基地、“中国专用车之城”和“中国绿色矿都”。根据龙岩市“十三五”规划,在“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按照构建千亿级、500亿级、300亿级产业集群方向,突出培育发展“三个五”产业集群,即:培育5个千亿级产业,包括机械产业(以龙工、龙净环保、龙马环卫、枭龙、新龙马公司等企业为龙头)、有色金属产业(以紫金矿业、厦钨金龙稀土为龙头)、商贸物流产业、光电与新材料产业、建筑产业;培育5个超500亿产业,包括电子商务产业、能源精化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旅游及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养老产业;培育5个300亿-500亿级产业,包括烟草产业、纺织产业、建材产业、不锈钢与特钢产业、生物医药产业。

  2014年10月30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上杭县古田镇召开。龙岩市牢牢把握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和“新古田会议”召开的重大机遇,振红土地雄风,谋跨越式发展,形成了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和“星火燎原”的发展态势,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签订合同项目27个,协议项目16个,已落地24个。

  为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以来,龙岩市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推动有色金属、机械、光电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上下游配套产业,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如大力支持紫金矿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目前紫金矿业与全球最大的黄金企业巴里克黄金和艾芬豪矿业公司合作,成为中国在海外拥有黄金和有色金属资源最多的企业。

  绿色生态 大美龙岩

  绿色龙岩,天赋异禀。

  龙岩是福建主要矿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发现的矿物种类有64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有33种,其中金、铜、铁、煤、高岭土等16种矿产储量居全省首位。马坑铁矿是华东地区第一大铁矿;紫金山铜矿是全国第三大铜矿;东宫下高岭土矿是全国四大优质高岭土矿之一,也是全省唯一产区;新罗和永定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区);龙岩是全国稀土矿产的重要产区和全省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龙岩也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林区,自然生态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已建立梅花山、梁野山、汀江源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66万亩,占龙岩市国土面积2.3%;建立国家森林公园4个、省级森林公园7个,面积达49.4万亩。特别是总面积2万多公顷的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山峦耸峙,绿海无边,层林叠翠,以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植被和气候,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的自然旅游资源。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名贵树种有花榈木、福建青岗、紫楠、红豆杉及四方竹、人面竹等,珍稀动物有华南虎、云豹、金钱豹、猕猴等55种,被称为“动植物资源的天然基因库”,是研究动植物分类、森林生态学、植物群落理想的科研基地。

龙岩市区位交通图 

  曾几何时,建材、煤炭作为龙岩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地方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拉动作用,但这些资源型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资源浪费和枯竭现象也日益突出。直面环境危机,龙岩人清醒地意识到:坚持生态优先、环保为民,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发展之路,成为龙岩市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2000年伊始,大规模治理长汀水土流失的序幕拉开。封山育林、改良植被、补贴烧煤、发展绿色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2011年12月和201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龙岩市深入贯彻落实批示精神,按照“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要求,提出把生态资源作为最宝贵的资源,把生态优势作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必须花最大力气抓的中心工作,努力探索一条“绿色经济·生态家园”的科学发展之路,在全市打响了铁腕治污、建设生态、改善环境的“治山、治水、治大气”三场攻坚战,全力打造山水龙岩、绿色龙岩、生态龙岩。

  治山,让地更绿。5年来,龙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过250万亩,长汀县水土流失区通过“绿色革命”,把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改造为花果飘香、水美林丰的绿洲,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成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和福建生态省建设的一面旗帜;大力实施植树绿化和封山育林工程,森林覆盖率达77.91%,高出省平均值11.9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森林覆盖率超过75%的设区市。

  治水,让水更净。全面开展水流域综合治理,对境内的九龙江、汀江、闽江等重点水流域,进行生猪养殖、生活污水、工业污染多管齐下的综合整治。5年来投入治理资金超过90亿元,全市流域断面水质明显改善;龙岩境内的龙津河、象洞溪、黄潭河、旧县河等汀江支流水质呈逐年好转趋势。

  治大气,让天更蓝。重点打好水泥企业污染关闭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战役。水泥企业污染关闭方面,到2014年关闭水泥企业127家,淘汰落后水泥产能超过2500万吨,龙岩中心城市“一重山”范围内的18家水泥厂全部关闭。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方面,从2013年开始,计划用三年时间,使全市煤矿企业从2012年的143家减少到2015年的49家以内,并确保30万吨/年及以上的煤矿企业占全市煤矿企业数的30%以上。

  “叶新林换绿,花落地生香”。龙岩绿色生态建设,带来的是沉甸甸的收获和可喜的回报,2015年龙岩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360天、占98.6%,成为福建省首个设区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首个国家可持续发展产业示范基地,树立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武平林权改革两个全国生态先进典型。

  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没有影响龙岩的发展,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生态旅游、休闲养老、苗木花卉、林下经济、生物医药等绿色生态产业增长迅猛,龙岩赢得了更多的“生态福利”。最近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2014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就突破1万美元。

  良好的绿色生态为龙岩带来了一块块金字招牌:“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全国首届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龙岩,这座红色之城、绿色之城、文明之城,正以独有的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稿件由本报记者陈弘毅、闽西日报社记者池银花等采写供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京津冀产业协同周年考”

“京津冀产业协同周年考”

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是协同发展的一条主线。一年多来,三地政府部门彻底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联手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落地,产业升级转移正在积极进行。

虚设数十境外账户构架“洗钱通道”

1号店等电商退换货限制多

1号店等电商退换货限制多

在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天猫、1号店和亚马逊这5家综合性购物平台购买了智能手环和家庭装洗衣液两种商品。综合来看, 1号店在退货政策执行上表现比较差。

椰岛鹿龟等51家酒企陷“伟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