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利率走廊模式”迈向第三阶段
2016-02-19 作者: 孙忠 来源: 中国证券网

    央行18日表示,为完善公开市场操作机制,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人民银行决定延续前期增加公开市场操作频率的有关安排。即日起,根据货币政策调控需要,原则上每个工作日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如因市场需求不足等原因未开展操作,也将发布《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予以说明。

    针对此变化,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央行完善公开市场操作,其调控机制介于欧洲利率走廊和美国公开市场操作之间。

    邓海清认为,中国央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是“利率走廊模式”,根据央行表态,中国将按照三步走。第一步:在一个隐含的政策利率周围建立一个事实上的利率走廊,但未必要宣布这个隐含的政策利率。第二步: 继续收窄事实上的利率走廊。第三步:在人民银行取消基准存款利率的同时,宣布建立短期盯住政策利率和中长期参考M3增长率的新政策框架。

    但是,目前来看中国央行的调控模式可能介于欧洲利率走廊模式和美国公开市场操作模式之间(当然,欧洲不只有利率走廊,美国也不只有公开市场操作):一方面中国央行通过SLF利率等建立利率走廊,另一方面加强公开市场操作的频率和地位。

    邓海清认为,中国央行的货币市场利率调控方式是:首先通过利率走廊上下限,将货币市场利率控制在利率走廊区间之内;然后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将利率精确调控在基准利率附近。

    邓海清猜测,现阶段央行的基准利率是央行的七天逆/正回购利率。2015年下半年以来,货币市场利率已经呈现出在基准利率附近窄幅波动的特征,与过去货币市场利率随季节性大幅波动有根本性区别。

    理论上讲,增加公开市场操作频率有助于将货币市场利率更有效的维持在基准利率附近,因此有助于减少市场利率波动。但是,就现阶段而言,邓海清认为更大的意义在于完善央行货币政策调控工具,而对利率的直接影响并不大,7天利率仍将在央行逆回购利率2.25%附近。

    未来对央行的逆回购利率应保持高度关注,在利率市场化后时代,央行操作的工具、数量和频率都只有参考价值,央行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才是市场的指挥棒。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京津冀产业协同周年考”

“京津冀产业协同周年考”

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是协同发展的一条主线。一年多来,三地政府部门彻底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联手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落地,产业升级转移正在积极进行。

农业新业态成长遭遇困惑 补贴政策难“落地”

1号店等电商退换货限制多

1号店等电商退换货限制多

在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天猫、1号店和亚马逊这5家综合性购物平台购买了智能手环和家庭装洗衣液两种商品。综合来看, 1号店在退货政策执行上表现比较差。

椰岛鹿龟等51家酒企陷“伟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