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温柔牛市的逻辑
2016-01-22 作者: 朱振鑫 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研究员 来源: 新华道琼斯

 

   牛市依然会陪伴着我们,只不过不再是那个野蛮的疯牛,而是温柔的慢牛。不过话说回来,当我们将市场拥入怀中的时候,温柔的牛市是不是更让人心安呢?

   谁也没想到,在实体经济不断降温的背景下,中国的资本市场竟然能逆势飘红,从原本被遗忘的角落一举走到最耀眼的聚光灯之下。有人说市场疯了,这样的牛市毫无逻辑,只能用“风来了猪都会飞”来解释。笔者并不完全同意。存在即“合理”,价格也许会偏离价值,但绝不会背叛价值。这一轮牛市背后有清晰的逻辑。

   抛开复杂的理论模型,股票价格本质上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股票价格的波动无非来自两个因素的变化,一是现金流,二是折现因子,前者决定于一个公司的盈利能力(每股收益EPS),后者决定于投资者对一个公司的估值水平(市盈率P/E),其中估值水平又取决于两个因素:无风险利率和投资者要求的风险溢价。总结来说,股票价格的上涨可能有三个动力:一是公司业绩真实改善(赚钱多的公司自然应该涨),二是无风险利率下降(无风险的收益率越低,相同的一元预期收入的相对现值就更高),三是投资者信心改善(即便公司现在不赚钱,但投资者觉得他未来能赚钱,股价也会涨)。从数据上看,中国股市过去半年多的走强更多的是受后两个因素的驱动,也就是估值水平的修复和提升。

   那么问题来了,未来市场的三个驱动因素将如何变化,市场还能继续飞吗?答案是乐观的。

   首先,货币宽松远没有走到终点,无风险利率有望再下台阶,市场不缺增量资金。这一轮牛市和过去几年最大的区别在于改变了过去的存量玩法,增量资金大量入市,这种资产重新配置的过程还没有结束。一方面,传统产业去产能和去杠杆过程中,经济仍有下行压力,而中央在底线思维之下将继续通过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托底经济,货币需求的萎缩和供给的扩张将带动无风险利率继续走低,股权类资产将吸引更多的增量资金。另一方面,人口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房地产等传统的实体资产收益率风光不再,过去沉淀其中的大量存量资本以及货币宽松带来的增量资本有动力向资本市场转移,估值相对较低的A股显然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标的。

   其次,改革进入落地阶段,市场风险偏好有望保持乐观。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1978年以来最重要也最坚定的一轮改革大潮。这一轮改革之所以让人期待,是因为我们从中央层面看到了更加完善的顶层领导和设计。过去改革遭遇“中梗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改革的领导机制不健全。十八届三中全会新成立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相比过去十年由体改司(司局级)领导的改革,这个由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的正国级机构显然更值得信任。如果说2013年是改革的序曲,2014年是改革的开篇,那么2015年才是改革逐步攻坚落实的主体阶段。我们已经看到了十次深改组会议和九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财税改革、户籍改革、司法改革、土地改革等一系列顶层设计方案已经成型,今年可能陆续看到效果。对资本市场来说,改革热点主题依然是牛市最确定的催化剂。

   第三,企业盈利能力虽然难有明显改善,但有较强的安全边际。从需求端来看,传统增长引擎的确还处于去产能、去杠杆、去外需的换挡阶段,经济仍有下行压力,但环比来看,随着结构改革和转型的逐步深入,经济快速下行的阶段已经过去,未来2-3年经济增长可能在7%左右的水平上徘徊,总体来说中央会坚守底线思维,需求端相对来说有底限。从供给端来看,随着财税改革的深入和规范,地方政府和国企的产能扩张冲动得到有效抑制,去产能真正进入实质阶段,这种供给端的收缩将直接改善企业的盈利空间。此外,全球能源革命以及经济增长低迷带来的大宗商品低价冲击也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原材料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至少从目前来看,市场的机会仍然大于风险,但不同于去年的是,今年的牛市可能更加温柔,结构性的慢牛行情将取代全局性的疯牛行情。以下几个冷却因素不可忽视:一是市场相比去年涨幅已经超过50%,很多股票已经翻倍,估值远高于去年,而且未来同样涨幅需要的增量资金越来越大。二是去年央行的降息超出市场预期,所以反应极端,而今年的降准降息很大程度上已经被“Pricein”,增量不如去年。三是去年资金带着杠杆野蛮进场,今年以来,中央出于对杠杆风险的担忧,多次发文规范杠杆融资,使增量资金的杠杆效应大幅减弱。四是今年IPO的抽水效应将远大于去年,除了例行的发行规模加大,注册制也有望破局,这虽然有利于实体企业的融资,但对股指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总结来说,牛市依然会陪伴着我们,只不过不再是那个野蛮的疯牛,而是温柔的慢牛。不过话说回来,当我们将市场拥入怀中的时候,温柔的牛市是不是更让人心安呢?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分享经济“问诊”大城市“拥堵病”

分享经济“问诊”大城市“拥堵病”

建议以公共交通为切入点,进行“分享型城市”试点。同时,建设城市分享经济,也要推动以网络实名制为核心的诚信体系建设。

·“独角兽”平台纷涌分享经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