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13年秋季报告
2013-08-19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网
分享到:
【字号

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

——2013年秋季报告摘要

  2013年上半年外部市场需求的萎缩以及近三年来过度投资所引发的产能过剩,使中国工业生产增速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持续下降,并双双创下近三年来的最低增长速度。中国实体经济的减速已导致公共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滑,直接制约了公共财政支出特别是民生领域的支出增长;尽管价格水平保持平稳,但薪酬增长缓慢,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速的减缓,从根本上抑制了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张;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内贷款投资以及交通运输领域(以及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大幅提高,使经济在持续减速的同时,经济结构失衡的局面也在继续,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展望下半年,从国际经济环境看,虽然欧元区经济持续萎缩,限制了中国对欧洲的出口,但是,美国经济以及发展中经济体经济的平稳增长,则有利于缓解中国出口增长减速的压力。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欧元区以及美国经济2013年和2014年经济增长的预测,课题组应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对今明两年中国宏观经济所进行的预测结果表明:2013年中国经济减速的态势还将持续,GDP增速将比2012年降低0.26个百分点,达到7.54%;CPI可望保持在2.45%的水平。其中,2013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可能降至7.46%,第四季度进一步下降至7.42%。公共财政收入增速下滑的态势也将继续,2013年公共财政收入预计将增长6.99%,比上年下降6.09个百分点;2014年增速也仅回升至7.87%。

  2013年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有望实现中央年初制定的7.5%的增长目标,并保持价格水平的稳定,但是并非毫无悬念。实体经济的减速、公共财政收入增速下滑以及居民实际收入增速减缓、民间投资需求疲软等,都成为中国经济保持在合理增长区间的重要障碍。特别是,经济结构失衡的局面不仅没有改善的迹象,相反,却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在公共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的背景下,公共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的支出增速比政府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速更为急剧地下降,抑制了公共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的倾斜,都将阻碍中国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失衡,居民收入与经济的同步增长。

  政府收入占GDP的比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关键比例之一,政府如何获取和应用,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社会发展目标的确定及实现。没有规范的政府行为,规范的市场经济运行秩序也就无从谈起,没有廉洁、廉价、有限、高效的政府,一个充满活力、高效率的市场经济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政府行为,控制政府收入(或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建设有限政府,约束政府行为,实现社会公众对政府行为的有效约束、严格的预算监督是题中应有之义。这一问题,由于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导致公共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首次低于经济增长速度,显得更为突出了。由于公共财政收入增幅放缓,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尽管财政部、国税总局已多次表态“坚决制止收过头税”,但一些地方仍然出现了逆经济周期趋势抓财政增收,甚至征收“过头税”,为保税收运动式征收“零散税”,以及违法收费等现象。

  事实上,自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各级政府所能支配的规范的税收收入急剧减少。为了满足自身开支的需要,地方各级政府热衷于通过税收以外的各种融资方式获取收入(下文统称为“税外融资收入”,以区别于目前公共财政收入项下的“非税收入”)。在目前的财政统计框架下,税外融资收入主要包括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1994年以来,税外融资收入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公共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而在公共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所占的比重也逐年上升,目前已由1994年的5.4%,增长到2012年的14.2%,提高了8.8个百分点。其原因在于,在实行分税制后的当年(即1994年),地方政府的公共财政收入在政府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在一年之内从78%骤降为44%。各级地方政府因此纷纷将税外融资形式作为增加本级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以非税收入为代表,地方政府的非税收入约占全国非税收入的80%,占地方政府本级收入的20%左右;而中央政府的非税收入仅为全国非税收入的近20%,约占中央政府本级收入的5%。

  与税收收入相比,非税收入具有显著的不规范性、不透明性、不公正性、不平等性和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非税收入占比的不断提高,一则加重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居民的负担,二则由于较强的随意性,导致了较强的不可预期性,增加了社会经济运行的制度成本和交易成本,两者都降低了企业的效率,抑制了居民消费的扩大,限制了经济增长,第三,极易导致违法行政,为贪赃枉法提供制度方便。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控制政府收支入规模,规范政府收支行为。为此,课题组重点考察控制政府收入增长,压缩非税收入减轻中小企业和居民的负担等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效应。

  为此,课题组假设:在2007-2012年期间,将政府非税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从原来超过10%的水平降低到约为10%,相应地,政府每年的非税收入将分别减少630.7、1081.7、2383.2、1756.2、4165.1和5459.9亿元。同时,各年减少的非税收入或用于增加企业的利润,或用于提高居民的劳动者报酬。

  模拟结果显示:不论是将减少的非税收入用于增加企业利润,还是用于提高劳动者工资,非税收入的下降都可以经由内生的税收收入的增加来得到弥补,而公共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幅度并不明显。因此,适度压缩非税收入规模,并不会造成公共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减少。通过将非税收入让渡给居民和企业,减少居民和企业的财政负担,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缩小产能过剩缺口、改善经济结构失衡、扩大居民消费、刺激实体经济投资乃至于增加税收收入等各个方面,都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由于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经过高,以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增长与结构的调整、居民消费的扩大。因此,通过规范政府获取收入的行为,减少税外融资规模,并且将税外融资收入进行适当的转移,可在一定程度地降低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此外,通过规范政府获取收入的行为,减少税外融资规模,有利于促进依法行政,可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性及公正性,并建立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形成社会各经济主体对政府行为的稳定预期。

  基于上述的模型预测与政策模拟,课题组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2013年尽管经济增速不断减缓,但中国经济仍有望实现7.5%的增长目标,并保持价格水平稳定。但是,形势发展并非完全没有变局的可能,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当局应当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走势的变化,积极主动、适时适度地进行宏观经济政策的预调、微调。

  2.从短期宏观经济调控的角度看,今年公共财政收入增速下滑,主要是经济增速减缓及体制调整导致的,而且就幅度而言,并没有改变政府收入规模偏高的格局,因此,不宜反应过度。相反,应当视为改革契机,在政策举措上,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失衡的大局出发,顺势推行财政减支并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而不是逆势而动抓增收。

  3.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局着眼,公共财政收入增速适当下降以及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应当成为长期发展趋势。因此,应当对公共财政收入增速下降,政府过紧日子作为政府运行的常态。同时,应当继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对政府机构实施瘦身战略,精兵简政,建立小政府。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出路及基本制度保障是实现社会公众对各级政府行为的有效约束、严格的预算监督。同时,深化进行财政体制改革,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结构,实现财力与事权责任的匹配。

  综上,从长期及体制转轨角度看,应当正视中国政府收入规模过大的事实,长期以来的公共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的格局不仅难以为继,也势必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要求建设廉洁、廉价和有限的政府,要求规范政府的收支行为及行政管理方式。必须控制政府收入的增长速度,从规范政府的收入渠道、收入行为,从降低非税收入入手,逐步适当地降低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保障民生支出的稳步增长,切实降低政府的一般公共服务成本。在当前,尤其要警惕公共财政支出中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总支出等与民生直接相关的支出增速比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更快回落的趋势。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中国经济运行轨迹,尤其是今年以来的经济发展新特征说明:由于国际经济情况的变化,国内经济矛盾的累积,中国既有经济体制的发展潜力正在不断递减,传统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急剧缩小。投资效率下降,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减弱。显然,如不能尽快通过进一步深化社会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释放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形成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源,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减速将更为严重。课题组认为,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扩大有效供给、提高投资效率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从根本上稳定潜在增长率。因此,应当尽快启动新一轮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统一市场,促进平等竞争,促进资源流动,拓展资源优化空间,矫正要素比价扭曲,调整经济结构、国民收入及居民收入分配结构,改善政府公共管理,降低企业负担,提高供给效率,释放经济增长潜能,培育内需。新一轮的社会经济体制全面改革不仅将极大地拓展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稳定中国的经济增长,而且将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从中等收入经济体向更高发展阶段顺利过渡,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体制、机制保障。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问卷调查报告 2013-08-19
· 2013宏观经济问卷调查报告发布 2013-08-18
· 宏观经济“上、下限”和改革转型 2013-08-14
· 宏观经济拐点或将在9月到来 2013-08-02
· 破除宏观经济“两难”困境 需要勇气和智慧 2013-07-1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