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2050:低碳中国路线图
    2009-09-02    作者:冯迪凡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倒计时100天”来临之时,气候变化早就成为一种实体与人类相伴。
  但中国正面临着这样的挑战:中国既不能因为过快发展低碳经济,而为全球的低碳转型埋单;也不能落后于全球的低碳转型而丢掉未来世界中有利的地位。

低碳中国的两难角色

  国际上,大半年已过去,各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政治意愿的聚合,与去年支离破碎的波兹南会议相比,仍有“再造”之感。国内,具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背景的碳排放政策建议报告,选择在此期间出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产生“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于8月24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情况。在谈到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时,他表示中国将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探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体制机制,在特定区域或行业内探索性开展碳排放交易。
  除此之外,中国还计划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作为各级政府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依据。
  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则对记者表示,目前向低碳社会的第一步迈进,在于将“碳排放强度”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之中。
  如果把碳排放强度作为一个目标,虽然这跟能源强度相比实际上走出去并不会太远,更多的是一个折算问题。然而,这在概念上是一个莫大的进步。
  吴昌华表示,这个时机比较好,可以在明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上讨论。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也对CBN表示,碳排放强度放在“十二五”规划中,是有可能的。
  “我们已经有能源强度目标,把这个转换成碳排放强度目标,在技术上和政治上都没有太大难度,都是可行的。”潘家华表示,而且碳排放强度如果放入“十二五”规划之中,可以给整个社会一个明确的低碳信号,意义是非常积极的。
  在陪同前英国首相布莱尔近日对中国高层的一次拜会中,吴昌华得到了一些判断。她认为,中国目前怎么去处理气候变化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后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怎么看。
  从实际操作层面而言,比如说行业试点或者是碳交易,中国自己先做是没有经验的。吴昌华表示,目前国家采取比较稳妥的战略,因为牵扯利益这么大,有可能吃亏。中国可以先自己经营,先在国内的碳市场实验,例如北京、天津、上海的碳交易所都在做准备,而这种趋势应该是可以被国际社会解读为积极的。
  对于“碳税”将成为贸易壁垒这个趋势,吴昌华认为,这几乎是肯定会发生的事情。不过她也表示,类似于美国的边际调节税,我们可以自己开始先征收,目前国内在这方面关键的研究项目也都在做。
  在姜克隽、胡秀莲等人所做的《中国的低碳发展情景和技术路线图》中,在提到碳税方面的基准情景中,要到2020年开征能源税,采取较低税率;在低碳情景中,要2020年开征碳税,较低税率之后增加;在强化低碳情景中,要2020年前开征碳税,较低碳税之后增加。
  不过潘家华对此并不乐观,他认为中国税收体系不是那么简单的,整个价格体系没理顺,检测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不要把碳税太当回事情。


123
  相关稿件
· 用新能源汽车创造“低碳”生活 2009-09-08
· 聚焦城市居民“低碳生活” 2009-09-08
· 实现低碳生活工程尚需政府“穿针引线” 2009-09-08
· 走进低碳生活要破解三大困惑 2009-09-08
· 改变不良消费嗜好生活注重“低碳”细节 2009-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