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3.0”系列图书--
世界征服者实录:蒙古秘史
帝国末日的山水画:老残游记  
迷人的诗谜:李商隐诗
梦幻之美:聊斋志异
明镜与风幡:六祖坛经
想象唐朝:唐人小说
豪宅孤女:简·爱
灵魂的史诗:失乐园
什么是幸福:战争与和平
  作者简介
  张隆溪 现任香港城市大学比较文学与翻译讲座教授。北京大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北大、哈佛、加州大学河滨分校,2009年二月,被遴选为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外籍院士。主要从事东西文学和文化的比较研究,曾发表许多中英文论著,其主要著作有《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道与逻各斯》《走出文化的封闭圈》《中西文化研究十论》《五色韵母》《比较文学研究入门》等。
 
  绘者介绍
  吴孟芸台北人,1991年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多媒体组毕业。同年前往意大利。先后于Accademia di bella arte di brera(国立米兰艺术学院) 主修古典油画。后赴威尼斯国际平面艺术学院研修金属版画、石版画与手工书籍装订。1995年回国后替各报章杂志媒体书籍绘制插图,创作技法多元丰富,内容多为纯文学类作品。多见于《自由时报》、《中国时报》及其它主要平面媒体出版品。努力贯彻并持续坚持自由无拘的生活方式。
 
  内容简介

  张隆溪教授解释,以往西方传统的史诗故事,比如荷马或维吉尔的史诗,总是关于战争和英雄,然而英国诗人约翰?米尔顿的《失乐园》,它所描写的不是一个肉体的形容,不是大英雄,也不是打仗、战功,它写的完全是精神性的。故事里面最核心的一个动作,就是一个女人从树上摘了一个果子吃,这个动作虽然很微小,但却充满了象征意义,它的象征就在于善跟恶之间的区隔,在于无知跟知识间的区别。因此,张隆溪教授认为这部史诗是精神的史诗,因为它描述不是人肉体的力量,而是描写人的精神,永恒的追求。此外,不同于传统史诗,米尔顿选择的主题是人──亚当和夏娃──而不是一个王。他写的是很多人生活当中最根本的精神矛盾的追求,而不是王的辉煌业绩,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也就是这一个特点,使得《失乐园》这部经典对于今日的读者仍然充满了吸引力,而其中所探讨的知识、自由意志及善恶的问题,无论在任何时代,都值得人们深思。

  “弥尔顿的史诗确实很难与荷马史诗那一类古典作品相比,因为荷马史诗描写的是阿喀琉斯的愤怒和特洛伊城之陷落,或是奥德修斯惊天动地的冒险经历,而在《失乐园》的中心,唯一的行动不过是一个弱女子咬了一口苹果而已。“
   ——张隆溪

 
  目录

  第一部分
  在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都是一部重要经典,是我非常喜爱的作品。记得美国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曾很幽默地说,所谓经典是“人人都挂在嘴边,却谁也不去读的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失乐园》就是这样一部经典,虽然并不是没有人读,但......

  第1节:给夏娃新的定位
  第2节: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英国诗人
  第3节:学养最深厚的基督人文主义者
  第4节:支持共和,投身争取言论(1)
  第5节:支持共和,投身争取言论(2)
  第6节:创造力达到高峰
  第7节:描述灵魂的行动

  第二部分
  德莱顿的批评其实很有启发意义。他说《失乐园》“除灵魂的行动之外,不包括任何行动”,那句话说得大致不差,然而“灵魂的行动”恰好是《失乐园》之精华所在,也是因之而使《失乐园》成为人之精神的伟大史诗,而不是赞颂肉体行动和英雄业绩的史诗......

  第8节:放弃“歌颂伟大”的史诗传统
  第9节:哲学与宗教的困惑成为主题(1)
  第10节:哲学与宗教的困惑成为主题(2)
  第11节:自由、正义和责任的永恒问题
  第12节:因为天使或人都不能识破
  第13节:人类堕落具有的教育意义(1)
  第14节:人类堕落具有的教育意义(2)
  第15节:通过恶而认识善
  第16节:夏娃体现救世主为人赎罪的爱(1)
  第17节:夏娃体现救世主为人赎罪的爱(2)

 
  精彩书摘

  哲学与宗教的困惑成为主题
  《失乐园》内容丰富,当中确实包含了弥尔顿激进的共和思想。然而英国革命对于全面理解弥尔顿及其著作固然重要,但就阅读《失乐园》而言,我认为那并不是一个包罗无遗的背景,甚至不是最重要的背景。善与恶的矛盾、知识与自由的困惑、乐园的幻想与对乐园的不断追求,这类意义深刻的哲学和宗教问题才是这部史诗作品的核心,也正是这些问题使这部史诗能超越某一时代之历史和政治,具有永恒的哲理之魅力。弥尔顿自己宣称说,他之所以写作《失乐园》,目的在于要“申明永恒的天命,对人类证明上帝之公正”(I.25)。颇值得注意的倒不在弥尔顿有如此雄心壮志,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而是上帝的公正竟然需要对人类做出证明。换言之,上帝是否公正,人失去乐园而有恶在世间存在,这永恒之天命究竟是否合理,都是人们产生的疑问。正是对这些宗教和伦理问题的深刻思考取代了轰轰烈烈的行动,构成弥尔顿史诗的主要内容,引导读者去深入探讨。采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也非常契合弥尔顿的目的,因为这个故事以生动而有高度象征意义的形式,提出了有关责任、知识和人的自由等人生的根本问题。

  恶的存在就是一个根本问题。受人崇拜的上帝如果宠爱人,如果他又有无边的神力,为什么人世间还有这么多苦难,为什么恶人往往可以逞凶,好人却无端遭受痛苦,受尽欺凌呢?这大概就是人会产生疑问,而上帝的公正需要证明的原因吧?上帝造人之初,亚当和夏娃生活在伊甸园中,天真无邪,但同时也懵然不知善恶,无法识别真伪,所以魔鬼撒旦潜入乐园,化为一条蛇,他们当然不能辨识而终致受其蛊惑。上帝预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