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是基础 市场化是保证
城镇化建设系列评述之七
    2010-02-10    作者:张健    来源:经济参考报

    ·城镇化建设系列述评之一:城镇化这部引擎该加足马力了

    ·城镇化建设系列述评之二:地方政府应做“好的推动者”

    ·城镇化建设系列述评之三:模式可以选择 规律不能回避

    ·城镇化建设系列述评之四:搞城镇化应多鉴他山石

    ·城镇化建设系列述评之五:城镇化需要“同城待遇”

    ·城镇化建设系列述评之六:让农民工市民化

  城镇化不仅仅是造房子,不是通过行政手段把“散户”集中在一起。历史上,在农耕时代,城市往往“依河而居”,这是当时交通和物流条件所决定的。在现代,虽然交通条件已经充分“多样化”,但是沿海、重要交通线沿线(特别是铁路公路),依然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
  产业化是现代城市形成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哪个城市仅仅靠“消费”就能形成,它必然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现代化的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依然是城市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第一“章节”。制造业可以吸引大量的劳动力,可以产出各种各样的成品或半成品,可以发生扩大再生产的利润和产值。伴随着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人口的聚集和逐渐密集,形成了新的产业需求,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由于大量人口的聚集和收入的增加,又对各种消费品和服务产生巨大需求。因而,城市的进一步扩张才有了条件。
  在我国,现在已经形成高度发展的大城市和城市群,一般都有迅速发展的产业基础,典型如长三角和珠三角一带,强大的加工能力不仅在国内有竞争优势,在国际上也可以“呼风唤雨”。这些地区吸收的劳动力,不是以百万计,而是以千万甚至亿计。像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等超大城市,多数也曾经是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北京作为首都可能情况稍有特殊),现在虽然第三产业发展更快(有些城市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十分抢眼),但是,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产业化,是必不可少的。
  市场化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保证。城中有“市”才是“城市”。自然经济时代,自给自足或简单的物物交换,不可能产生繁荣,也不会有人丁兴旺的大都会。由于广泛的交流、交易和发达的交通,才使得城市产生聚集效应。可以说,没有商品交换,就没有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高度专业化产业链的形成,就没有发达的社会分工,也就没有能促使农民离开农业的产业基础;同时,高度市场化是产业化的保障,是生产、销售、消费、服务的主要渠道,是所有产品和服务最终在国内国际实现价值的惟一力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极为迅速,大部分产品已经摆脱了计划色彩,市场调节成为主要手段,多数产品供不应求早已被供大于求取代。现在,人们谈起城镇化时,似乎觉得中国市场化已经够充分了,很少有人再把市场亟须规范和发展挂在嘴边。笔者以为,中国的市场化进程是“先易后难”,较为容易做的大部分已经完成,而剩下的工作都是“难啃的骨头”,需要下大力气解决。这其中包括垄断问题的突出、创业环境的有待完善,也包括物流成本的上升,市场交易成本的居高不下,等等。
  因而,在谈到进一步的城镇化时,我们要把更大的精力放在产业布局上,把更大的努力放在产业的优化上,把更重要的目标放在产业推动就业、提高效益从而增加劳动者收入上;而市场化则为产业集群的建立和产品的价值实现所必不可少,更深层次的市场架构、更广范围的市场服务,要在下一步城镇化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相关稿件
· 城镇化需防止拉美陷阱和地产化 2009-12-09
· 借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城镇化质量 2009-12-08
· 水利建设需适应工业化城镇化需求 2009-10-21
· 借鉴德国经验思考城镇化进程 2009-10-15
· 卢中原: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不矛盾 200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