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视
频 |
 |
|
|
|
 |
|
 |
|
微博声音 |
 |
|
·财经媒体人 何力 |
最近意味深长的一个事情是国有控股银行赚了很多钱。今年股民没赚,办实业没赚,银行赚了,这利润的本质是什么?是否含有储户对低效且垄断金融的补贴?我不懂金融,胡说一句:这“利润”是不是也含有对未来潜在坏账的风险计提?因为这个“利润”是被制度扭曲后夸大的,账面真实,实际有不真实的成分。 |
·《华夏时报》总编辑 水皮 |
银行业的高利润我觉得很正常。第一,它还是符合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要求;第二,今年中小企业拿贷款很难,能拿到贷款的,自然就会适度地上浮利率,银行一定会挣得更多一点;第三,可能是跟我们整个中国这么一个阶段是有关系的,全民财富相当一部分实际上是沉淀在银行里面。 |
·龙赢富泽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 童第轶 |
:时机成熟后,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银行业垄断的高利润何在?现在银行业的坏账谁说的清楚,超低估值明显要的是风险补偿,过N年新闻的标题恐就是利润低的令人难以启齿了! |
·岛石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帅新武 |
银行家窃喜畸高利润时,我大声疾呼:银行业停止屠杀实体企业!银行业是靠存贷利差赚钱的服务商,自身不创造实体价值,国外银行业存贷利差低于1%,而我国存贷利差远超5%,是绝对畸形!且衍生民间高利贷。这正是大批中小实体企业倒闭要因。“皮不存、毛焉附”之道理央行懂得吧。 | |
|
 |
| | |
 |
|
 |
张绪才:行业垄断让银行利润不高都不行 |
银行业并非是通过生产产品来获取利润,它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两个途径:一个是货币政策,即存款和贷款的利差收入,一个是各种收费。可见,银行业利润高得让行长都“不好意思”,实际上是国家强制赋予的,是行业垄断的必然,让你想不高利润都不行。[详细] |
 |
 |
胡坚:银行高盈利何以难服人 |
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还是传统的存贷款利差和各种中间业务及收费。欧美银行的存贷款利差不足1%,中国银行的存贷款利差达到5%。“落袋平安”足以让各国银行业羡慕不已,但也容易让我国银行坐享其成,不思求变。[详细] |
 |
安邦咨询:缺乏实业支撑的银行业高利润只是空中楼阁 |
金融业的利润本质上来源于实业。银行利润率的高增长是无法在实体经济利润率下滑的基础上得以持续的。中国银行业高利润来源于如下制度基础:一是高度管制的金融市场;二是异化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三是快速增长的货币供应机制。[详细] | |
 |
高利润愧对了谁 |
 |
|
 |
【愧对民众】刘洪波:用恶劣的服务赚大钱 |
对普通民众来说,存钱等于被银行刮油还是隐蔽的损失,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去盘算物价上升和利率降低形成的存款贬值。他们对银行业的不合理行为,感受直接的大概是各种收费项目和程序上的繁琐。曾有学者调查,银行收费项目达3000种,而2003年仅有300种。[详细] |
 |
 |
【愧对实业】骆沙:银行的红火与实业的冰冷 |
作为服务性行业,金融的诞生本应以辅佐实体经济为初衷。而当前,被政策、制度高高拱起的银行业,不能变成压在实业肩上的重石。当银行的火热遭遇实业的冰冷,不知这样的反差何时终结?[详细] |
 |
【愧对股民】殷洁:银行那么赚钱,股票怎么老不涨? |
上市公司赚钱多少要以“赚钱能力”的高低来衡量的。在股市具体分析理论体系中,赚钱能力以“净资产收益率、主营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负债率等”加以综合评判,如果将这些因素综合考察银行类上市公司,部分公司的业绩表面看似很美,其实并非如此。[详细] | |
 |
银行业深化改革之道 |
 |
|
 |
何志成:银行业十年来量变大于质变 |
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对服务对象进行结构性划分,避免同质化竞争,尤其需要鼓励金融企业为民营企业和三农服务,同时应适度减少对国企的优惠,说白了,就是适度减少对国有大型企业的低成本金融资源供应,增加对中小型创新企业尤其是农业的金融资源供应。[详细] |
 |
 |
经济参考报:中国银行业由大到强还有多远? |
入世十年我国金融体系基本的结构和格局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我国银行业收入结构仍存遗憾;其次,利率市场化改革尚待攻坚;第三,融资结构严重失调;第四,监管协调有待加强。[详细] |
 |
费雪: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 |
在当前经济放缓的前景之下,银行业的既有格局,不仅令其自身行业缺乏改革动力,也使得实体经济以及民间企业饱受金融抑制之苦。改革之路何在?姑且不谈银行业“全面开放”等远大思路,当前应该做也可以做的是加息,随即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