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国内外形势要求新一轮改革开放
2011-05-04   作者:记者 方烨 实习生 张彬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从基层推动改革

  李稻葵分析了在当前新形势下进行改革的必要性,认为这轮改革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指出从民生问题入手,利用基层的力量推动改革的渐进,并以房地产改革和个人所得税改革为例进行说明。
  李稻葵表示,总结我国30年来经济发展的经验,就是不断地改革,抓住每个时期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面对国内的社会矛盾和国际的压力,还要进行改革。改革就是大规模的制度变迁,改革不是革命,革命是把整个制度推倒,而改革是不改变现在的基本大格局的前提下,进行制度的改善,这是改革的本质。而本轮的改革呈现出三个新的特点:
  第一是改革的方向和技术路线不明确。过去30年,改革的基本特点是决策者、改革者对改革的方向认识比较明确,而今天的改革是新形势下的改革,形势是非常复杂的,改革的技术细节还不明确。过去进行产权明晰化改革和国有企业的改制,在认识上大家基本上没有争议。当前的中国面临的情况要复杂得多,比如房地产改革,有人认为引进市场机制、扩大供给就能解决房价高涨的问题,有人认为商品房价格不用管,只要做好保障房就行了。对于具体的改革路径,争议非常多,因为当今中国的市场经济中情况非常复杂,我国的企业是现代化的企业,我国的市场规模是超大型的市场规模。
  第二是改革机制不同。过去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今天的改革往往是社会上形成了舆论、不满以后,形成了基层的压力,这种压力推动着技术官僚层次进行方案的选择、论证甚至意见的征求,然后经过最高决策者的拍板,推动下去。
  比如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机制,先是网民在互联网上呼吁个人所得税不合理、不公平,然后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煤体热烈议论,最后上层部门进行论证,找出一些方案,最后在常务会上通过。
  第三是民生推动型的改革。比如房地产改革,因为房价上涨太快,很多人认为不公平,年轻人觉得现在买不起以后会更买不起,这种抱怨是高度理性的一种情绪。房地产改革是势在必行,而限购令也是一个过渡性的制度安排。
  改革正是需要经过一系列过渡性的制度安排最后才能成功的。中国过去改革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以产权制度的过渡性的制度安排为例,乡镇企业曾经是半集体的或半民营的,处于模糊产权的阶段,最后克服社会舆论压力、经济环境的压力,逐步过渡到纯粹的民营企业。
  李稻葵表示,限购令可能会带来误伤,它也不可长期持续。很多地区房价高涨的程度远远低于北京,但是也实行限购令,而这部分的城市可能是第一批淡出限购的。北京、上海限购令的细节也会进一步地调整,尽量减少误伤。
  个人所得税也需要改革。个人所得税的实质是,政府用老百姓交的税去改善民生、提供社会福利。北欧人民平均交50%的个人所得税之后,就可以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养老都能享受政府提供的补贴和福利。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大概是32%左右,而且社会福利往往是给特殊人群的。
  我国的老百姓交了税收,但是看不到基本的社会福利。而且个人所得税主要是工资税,而资本增值不用交税。所以出现的怪现象是,资本所得、资本增值的部分不用交税,劳动所得反而交税,况且灰色收入也可以逃税漏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不仅仅是起征点的问题,需要从制度上进行重新改革,进行系统的改革。
  而系统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大幅度减轻税率,不但考虑劳动收入、资本增值、分红以及其他的综合收入,也要考虑家庭的负担和综合报税。这样一来,不仅能带来社会和谐,增加就业,也能增加个人所得税的总增收额。
  李稻葵认为,在社会福利没有做好、民生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政府花很多的政治资本去征收那么一点点的个人所得税是不值得。我国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达83080亿元,而只有4837.17亿元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在目前,当务之急是提供好社会福利,解决好民生问题。


1234567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李稻葵:限购政策应调成两年 2011-02-19
·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用西方逻辑阐述中国道理 2011-01-21
· 李稻葵:房产税降房价不现实 2011-01-11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日本震核危机”评估与我国供给型财政政策·[思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4个问题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