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开好局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
2011-02-21   作者:记者 方烨、实习生 张彬/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中国社科院人口研究所所长 蔡昉:
  “未富先老”可能丧失劳动力比较优势

  蔡昉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口变化的一个可能的特点是“未富先老”。也就是说经济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人口的老龄化已经到来。而且由于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不是某一项政策造成的,无法用政策来调控。如果生产力没有显著提升,未来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他指出,中国除了经济水平在赶超富裕国家,人口老龄化程度也在赶超发达国家水平:“2000年中国的人均GDP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现在大概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7.7%,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人口老龄化(65岁以上老人比重)程度也在赶超,2000年的时候我们的老龄化比例是6.8%,和世界平均水平完全一样,但是去年世界平均水平是7.5%,我们的老龄化比例是8.3%,也就是说我们显著赶超了。”
  蔡昉认为“十二五”期间,中国劳动力供给新增量为零。设定16岁至64岁为劳动年龄,他分析称,整个“十二五”,农村劳动年龄人口转移数量,不足以补偿城市需求。“先老”的结果是,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加速上涨。无论是一般行业的普通劳动者(包括农民工),还是农业雇工,其工资均加速上涨。
  另外,中国长期以来缺技术熟练工人,但是今天的情况是由于劳动力供应不足,非熟练工人的工资在快速增长,出现了比较显著的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工资趋同的现象。也就是说,农民工这个群体教育回报率在下降,于是对农民子弟来说,出现了一种受教育的负激励。
  蔡昉说“先老”意味着劳动力资源相对稀缺,意味着中国丧失了原来劳动力这一比较优势。同时“未富”意味着中国不会在短时间内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得到足够显著的比较优势。因此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可能出现比较优势真空。
  蔡昉认为,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避免的,不是政策调控就可以改变这一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没有生产力提升的显著支撑,未来潜在增长率的下降不可避免。不过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延长人口红利。
  首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向内需。他认为,内需和目前生产结构以及资源禀赋相适应,不至于使产业结构调整过于剧烈,可以避免比较优势真空状态出现。
  其次,实现产业转移。尽管沿海劳动力成本提高,但是,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仍然低廉,实现产业转移可以延长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蔡昉分析称,中国目前的生产率提高,更多是资源重新配置,而不是微观的基础效益。


12345678910111213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吴敬琏:十二五投资计划需调整 2011-02-19
· 东北十二五振兴规划3月底前定稿 2011-02-17
· “十二五”末电信百兆接入用户拟过亿 2011-02-17
· 中海油“十二五”欲跻身 国际石油公司第一阵营 2011-02-15
· 西北电网“十二五”将成为电力“粮仓” 2011-02-14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王迎晖:连续降雪相当于一次加息·[思想]从进口产品量价看结构优化紧迫性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