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第 2 期 2010.03.18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以及普通民众对居高不下的房地产价格都给与了密切的关注,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共鸣。然而就在两会结束后的第一天,因为两会推迟的北京6个地块的拍卖现场,一天之内竟诞生了三个地王,其中单价地王的纪录,一天之内就被两次刷新。更引人注意的是,这三个地王均由央企竞得。
央企地王频出伤害公平正义
 新闻回放
两会刚过北京再现新“地王”

《经济参考报》 2010-03-16

    两会刚刚结束,在一片高房价的讨伐声中,新的“地王”就新鲜出炉。3月15日,北京分别诞生了总价和单价两个“地王”。专家认为,开发商对楼市未来预期看好和资金充裕是“地王”频现的主要原因,而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专家提醒,在中央调控政策渐紧,部分城市消费者观望氛围浓重的背景下,未来楼市走势尚不明朗,不惜血本拿地并不可取,风险巨大值得高度警惕。同时,应反思招拍挂制度,发展多种出让方式。
三问北京“地王”
经济参考报 2010-03-18
    在地王频出的年景,地王没有如期出现反倒让人惊讶。3月17日,82轮竞拍,30次举牌,保利地产旗下北京保利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最终以50.4亿元将朝阳区崔各庄乡大望京村环境整治土地储备项目4号、5号地收入囊中。
  “楼面价才约合1.8万/平方米,总价也不高。”随着主持人的手起锤落,金隅嘉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一位人士语带恹恹,难掩失望。此前部分“观战”的业内人士纷纷预测,此地块总价可能会冲破60亿元,极有可能创造新的地王。
  对于万科等数家“观战”的房企来说,最近两天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可谓好戏连台。先是3月15日集中出让的6宗地块中,三宗地块先后荣膺地王。时隔一天,大望京村环境整治土地储备项目4号、5号地又再次向地王发起冲击。
  而一周之后的3月25日,备受关注的“北京CBD最后一块宝地”中服地块的归属将会尘埃落定。业内人士预测,中服地块将可能创造百亿元以上的天价。
 视 频

抑制地价 呼唤“非常手段”

 相关报道
不遏制央企“地王”房价将难回归
    考虑到2009年,正是由于遍地开花的“地王”和过剩的流动性这两大推手导致房价暴涨,央企在当下非常敏感时期坚决拿地王的行为,无疑成为民众判断未来房价的标尺,这意味着调控房价的政策目标再次落空。
央企地王破坏市场经济公平原则
    央企成为房地产竞拍场上的主角,从根本上说,不仅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反倒是对市场经济公平原则的一种破坏。当它把这种“垄断力”运用到房地产市场之时,其破坏力也就随之显现。[详细]
地王疯狂,廉租房哪里找地?
    一个又一个地王的出现使得政府部门可以轻轻松松“坐地收银”,而廉租房投入并没有多少利润可挖,两相对比,尽管国家一再强调要加大廉租房等保障房建设的比重,可是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又从何而来呢?[详细]
央企并非中国经济的定海神针
    从金融到烟草,从中海到中粮,各行业央企的“非主业投资泛滥”说明央企并无核心竞争力,其利润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资产价格上涨,他们是中国信贷与资产泡沫的推动者,而不是实体经济的“定海神针”。[详细]
央企疯狂拿地,谁人撑腰
对市场盲目乐观刺激央企争当地王
    对房地产市场的盲目乐观也是地王频生的原因。从数据上看,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商品房存量已经将至历史低点。“即将无房可卖”的表象让更多的开发商有勇气去高价拍地。另外,城镇化及人口红利因素确实也是潜在住房需求的基础,而目前来看我国潜在住房需求仍非常强劲。[详细]
不负责任的银行吹大房市的泡泡
    地王不是脱离市场现实、飘浮在空中的一个“太虚幻景”,而是由不断走高的房地产市场一步步垒起来的。而我国房地产市场之所以会形成今天的乱象,银行信贷的支持显然“功不可没”。[详细]
政府岂可纵容房地产市场“国进民退”
    上世纪90年代房地产业实行市场化改革以来,国家一直鼓励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参与竞争。因而,房地产业才在国家和地方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获得快速发展。如今房地产业发展成了高利润行业,央企有钱了,反倒挤压民企的发展甚至是生存空间,政府不予制止,可真有点“卸磨杀驴”的味道。[详细]
如何遏制央企“炒地皮”
马光远:封杀央企地王
    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中央企业,更应该立足于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建设,提升企业的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而不是一窝蜂地去炒地皮。当一个国家的大企业都去投资房地产的时候,当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上市的圈钱的大多是一些房产商和金融巨头的时候,这个经济体是没有多大竞争力的。[详细]
给民众分红请从“央企地王”开始
    央企地王应该“坐地分红”。抓紧时间建立健全全民分红机制,抑或是解决国企高薪的“釜底抽薪”,抑或是降低地价进而降低房价的“芝麻开门”,抑或还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突破口”。[详细]
刘胜军:央企亟待更深层次的改革
    央企虽已通过股份制改造,建立起了公司治理架构,但许多方面仍然“形似而神不似”。在央企管理层的考核和任免上,组织部门和国资委要敢于放权给董事会,让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真正运转起来,而这需要一场“灵魂深处的革命”。[详细]
 

经济参考网综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美编:张小洁■■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