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变局”的理性思考
    2010-05-24    作者:本报记者 李荣/采写    来源:经济参考报

  掌握“理性回归”的主动权

  面对矿价谈判的“变局”,联合金属网专研矿石市场的分析师胡凯出奇的冷静:“在全球矿石市场上,越来越大的现货市场已是一个既成事实,你不可能要求长协的传统定价机制一点不变”。他认为,供求关系是主要的,今后只要供求转过来了,那么定价机制还是会跟着再改变的。“这一切都很正常”。
  从现状来看,中国钢铁业“生产之轮”依然高速旋转,铁矿石进口维持高位。另一方面,受市场的“刺激”,矿商以历史形成的市场优势,明里暗里采用“惜售”、“节奏调控”等手法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商品市场中也是“见怪不怪”的通常行为。贾良群等业内人士说,不论是钢材市场,还是矿石市场,都处在一个剧烈变动的阶段,“供求+博弈”的特征不可避免,这个特征必然会影响到“现阶段的矿价定价机制”中来。
  同样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不稳定的阶段必然会过去。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新近公开表示,中国未来钢铁原料海运需求将出现三个重大转变:一是海运需求从强劲增长到低速增长的转变。随着中国重化工业阶段的完成,经济增长所需的钢铁消费强度将逐步下降,国内钢铁消费增速下降是必然的趋势。因此,短期内中国钢铁产业将呈现高消费、低增长的特点;中长期看,中国钢铁产业将进入低速增长时代。与之相应,短期内中国钢铁原料海运需求将从强劲增长转向低速增长;从中长期来看,中国钢铁原料海运需求将趋向于稳定。
  二是钢铁原料供应格局从垄断到多元的转变。虽然在短期内还难以打破供给的垄断格局,但应该看到目前已经取得的初步成效。从铁矿石进口来源看,目前中国进口铁矿石来源国已发展到了40多个国家;除澳大利亚、巴西等传统资源国家,当前中国还在南非、蒙古、越南、哈萨克斯坦、柬埔寨、秘鲁、阿根廷等国的海外资源投资方面取得了进展。目前中国每年进口的铁矿石中有8000万吨属权益矿,中国钢铁企业参与合作的海外铁矿资源量已达每年1.9亿吨,中国钢铁原料多元化供应雏形逐步呈现,从中长期看必将破除长期笼罩在中国钢铁业上的资源垄断阴影。
  三是钢铁原料需求格局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去年宝钢、武钢、鞍本、河北钢铁、沙钢等五大钢铁集团合计产钢1.65亿吨,已占国内钢产量的29%。今后一段时期,持续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兼并重组将是中国钢铁业的“重心所在”。随着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必将促使中国钢铁原料的海外需求不断由分散向集中转变。
  徐乐江说,未来在对钢铁原料海运需求低速增长甚至是趋向于稳定的背景下,随着供应格局从垄断到多元的转变,需求格局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中国钢企将继续追求以长协为主的采购模式、增加长协需求比重,构建长期稳定的航运保障将成为一种趋势。
  这种“理性的回归”,必然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可能回到“原点”。在矿石定价机制向短期化转变的过程中,各类铁矿石价格指数会活跃起来,相关中介机构会在产业链中占据新的地位。铁矿石掉期交易等新型衍生品市场也会不断发育。“这些都是今后全球铁矿石市场体系中新的长效因素,不可能如过眼云烟,一梦醒来,传统长协定价机制回归,什么指数、掉期,都消失不见了。这未免太幼稚了。”一位市场人士这样对记者说。
  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金融化”的走向,要有清醒的认识,这是目前国际经济结构的特征所决定的。国内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度应进一步提升,使得钢铁业等战略性产业更加具备“金融背景”。对于已经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的铁矿石掉期交易等新型衍生产品,要加强研究,做到心中有数,真正摸透其套期保值、价格发现等基本功能与投机功能之间的复杂关系。在充分的比较和准确的利益诉求设计过程中,对未来铁矿石定价机制形成自己的方案,主动与国外主流钢厂和矿商进行沟通协调。只有在利益关系上进行精确的剖析,才能在未来谈判过程中有效设立保护自己的“防火墙”,阻挡金融游资过度投机对钢铁业的负面威胁。
  宝钢集团负责人也对记者说,今后,作为中国大型钢铁企业的“掌门人”,对上下游产业链的规律和金融知识,都要有透彻的了解。像钢铁产品中的不锈钢,其主要成份之一就是镍。镍是金属期货产品之一,往往有游资炒作,价格上下波动巨大。如果是门外汉一点不懂,那么生产再好,钢铁产品精度再高,在原料采购上一个“闪失”,后果就不堪设想。铁矿石市场今后到底如何发展,也需要中国钢厂主动认识、主动判断、主动参与、主动设计、主动作为。


123
  相关稿件
· 铁矿石季度定价成定局 钢厂试水“掉期” 2010-05-14
· 几内亚或将缓解铁矿石“饥渴” 2010-05-12
· 全球声讨铁矿石巨头 2010-05-10
· 宝钢首次表态:铁矿石定价机制变化大势所趋 2010-05-06
· 铁矿石谈判失败网民建言积极应对 201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