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的税
人们畏惧国王、畏惧神灵,然而最畏惧的是税吏。
——摘自埃及出土墓碑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古王国时代,统治者征税、老百姓缴税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根据《圣经·创世记》第47章,约瑟是这样告知埃及人如何分掉收获的粮食的:“当粮食收获时,拿出1/5给法老,其他4/5保留作为田里的种子和自己、家人和孩子食用。”文中提到1/5给法老的部分指的就是税,征税是法老王统治埃及的重要手段。法老王每隔两年就要亲自到全国各地巡视税收情况。
当时,由法老授权收税的税务官被称为文士(税吏),英文是“scribes”,其主要工作就是到各地帮法老讨税,这些文士在当时属于受过良好教育的阶层。他们不仅仅帮法老讨税,而且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宗教等各个领域都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并被人们称为智者,也就是我们今天社会中所称的知识分子。
古埃及的罗塞特石碑,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石碑上的内容是僧侣们对法老王免税恩惠的感恩信我们从古埃及陵墓的绘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些文士的身影。正如埃及史书中所记载的,税务官多得就像“海里的沙子”。古埃及税收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对牲畜、粮食、劳役征税,甚至家庭做饭用的食用油都要征税。为了确保公民不逃避食用油税,税务官吏经常到公民的厨房里去查看食用油使用情况,以防使用食用油的替代品。
由此可见当时的埃及人税收负担较重,但那时税吏手中也掌握着一些宽松政策,比如农民由于贫困无力缴税,税务官有权放他一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免除,有时免除的比率达到应缴税额的三分之二。古埃及这种税收的宽容政策叫做“philanthropa”,这也正是今天英文“慈善”一词的来源。
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罗塞特石碑”是古埃及税收最好的见证。这块公元前196年托罗密王朝的黑色玄武岩石碑上雕刻着两种语言(埃及文和希腊文)和三种文字(埃及象形文字、通俗体文字和古希腊文),书写的内容正是那个时代的僧侣们对法老王免税恩惠的感谢信。罗塞特石碑树立在庙宇的入口处,警示着税吏不得随意入内。
古希腊的税
古希腊征收的税称为eisphora,这是一种直接向百姓征收的税。由于古希腊的战争持续不断,所征的税收也大都用于战争。战争进行过程中,古希腊会根据需要临时增加一些税种,战争结束后,政府会立即取消一些不必要的税收,有时还将战利品作为返税的资源。
最值得一提的是古希腊在税收方面出现的两种独特现象,一种是富人自愿向政府缴纳高于应缴的税,也就是富人可以多缴税;另一种就是著名的包税制,英文是“taxfarming”,即政府以招标方式将征税权授权给中标的承包商,该承包商将标底税收金额提前付给政府,实际税收收入高于标底的部分归税收承包商所有,这样一来,收税还成了一项赚钱的买卖。
尽管包税制很容易滋生腐败,不过对于古希腊这样一个城市国家来说,包税制还是比较简单易行的。因为税务官可以根据以往记录,减去一些不可测因素便可以估算出应缴纳的税收金额。
古希腊税收的重要性可以从罗得岛的传说中略见一斑。罗德岛曾是一个连接着罗马和希腊的贸易港口,非常繁华也极其富裕,所有来自东方的船只都要在这里中转,重新装货或转换货船,这个港口对所有的交易收取2%的税。
公元前225年左右,罗德岛发生了一场大地震,之后罗德岛从地球上消失,无任何历史记载。但也有一种说法,罗德岛的消失是因为罗马在罗德岛附近的提洛岛(Isle of
Delos)建立了一个免税港,罗德岛因此失去了港口贸易的优势而衰落、消失。可见,罗德岛消亡的缘由除自然灾害以外,税收上的劣势也是其衰落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