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个学者的幸福与思考   随着职业生涯的一步步上升,陈志武身上湖南人喜欢挑战的基因开始显现。1998年,他创办了Value 
 Engine(价值引擎)公司。“我做了这么多年关于资本市场的研究,蛮有兴趣把这些理论投入到实践中。另一方面,通过创办一个公司,感觉企业家、管理层面对的挑战是什么,也可以帮助我在做研究的时候不至于太超脱。” 
    然而,这是一次不太成功的创业。2001年,他又与两个合伙人创办了Zebra对冲基金公司。这只秉持市场中性策略的对冲基金,几乎100%是根据陈志武的模型来判断、操作的。“到目前为止,实际的投资业绩跟我们最初设计的目标总体一致。”Zebra对冲基金现在有十来个全职职员,客户主要是来自法国等地的机构投资者。后来,陈志武又对基金进行了一次重组。两次创业经历,确实为陈志武的研究提供了帮助:“比如说委托代理关系,学术界对它在现实经济中的影响研究并不太多。我做这些事以后就感觉到,它在经济学,特别是金融经济学的理论中受到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由此出发,陈志武格外重视对诚信的研究。   …… |   
  |   
 
 
 
 
 
 
 
 
 |  目录 |  
 
  |  
 
  序言 
 中国是世界进程的一部分   开篇 
 陈志武和他的思想王国  谁是陈志武   生活经历与观点自述 
   一个学者的幸福与思考   第Ⅰ篇 
 “中国奇迹”背后  改革开放30年的启示   中国的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 
   香港繁荣之路   制度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官僚体制不利于科技进步 
   民主与经济增长纵横谈   第Ⅱ篇 
 国富民穷之忧  “新国有化”的危险   宏观调控与国进民退 
   走出产权改革的误区   呼唤13亿百姓的国民权益基金   拿什么保护农民权益 
   中国贫富差距恶化的根源   第Ⅲ篇 
 金融市场变革  国有金融体系加剧了经济不平衡   中国股市乱象 
  
  | 
   大陆与海外股市的差别   机构投资者如何发育壮大    冷眼旁观基金法 
    理解金融的逻辑    第Ⅳ篇 
 面向全球化   新时代的中国海外利益    解析中美贸易矛盾 
    外资进入中国为何受阻    私人股权基金对中国经济有利    外汇储备投资难题 
    中国凭什么走向世界    第Ⅴ篇 
 从危机到黎明   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影响    我们怎样度过这场危机 
    在逆境中转型    以减税、退税提振中国经济    四万亿如何救市 
    危机对中国的正面机遇超过负面    中国可能是“金融海啸”的最大赢家 
    尾声   一位经济学家的理性与情感    制度决定幸福 
  |   
  |   
 
 
 
 
 
 
 
 
 
   |  
 
 
 
 
 
 
 
 
 
   | 
 读者评论  |    |  
 
 
 
 
 
 |  叶雷:思考方式与过程远比观点更有价值 
  |  
 
  |  
 
 |   关于政治与幸福生活的关系,我对陈教授的观点深表赞同。陈教授的核心观点说,大家都在谈政治,是不正常的,让少部分真正关心政治的人去谈政治,对于绝大多数公众来说,追求幸福生活才是生命的真谛。[详细] |  
 
  |   
 
 
 
 |  磨铁:陈志武娓娓说经济 
 对话睿者 |  
 
  |  
 
 |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这样的书,可以告诉你历史,经济常识,阅读它更像是跟一个睿者的谈话,掩卷遐思的时候,你能从书中吮吸知识的甘泉。毕竟,这个社会的运转,进步,不是靠着别人来实现的,每个人都是这个经济社会的一员,它可能让你受益,也可能会伤害你,在掌握到它的运行规律的同时,或许你能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的满足。[详细] |  
 
  |   
  |   
 
 
 
 
 
 
 
   | 
 相关评论  |    |  
 
  |  
 
 
 
 
 
 |    
 说到经济学理论,我没有办法跟那些经过严格理论训练的人比。比如钱颖一、许成钢、陈志武、白重恩等,他们常常能用现代经济学的源流来把事情说得很清楚。 |  
 
 | ——吴敬琏(经济学家) |  
 
 | 
  |   
 
 
 
 |    
 陈志武教授的著作“深入浅出,说理透彻,把财富创造的制度基础讲得很清楚”。 |  
 
 | ——秦晖(学者) |  
 
 | 
  |   
 
 
 
 |    
 陈志武可以把很难、很深的金融学理论用很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  
 
 | ——易宪容(经济学家) |  
 
 | 
  |   
 
 
 
 |    
 陈志武的政治经济学视野在国内经济学术界是少见的,面对纷繁的现实,他不仅对其进行技术经济学的逻辑分析,还进行了法律与政治的分析,从而更为正确地解释了不少令人困惑的问题。 |  
 
 | ——秋风(评论家) |  
 
 | 
  |   
 
 
 
 |    
 陈志武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财富增长的制度性内涵,使我们明白,仅有个人的机遇和聪明才智是不够的,在勤劳和富有之间还有一座必须建造的桥梁——好的市场经济制度。 |  
 
 | ——何力(资深媒体人) |  
 
 | 
  |   
 
 
 
 |    
 改变中国目前国富民穷的状况,一方面可以减税。另一方面,就是陈志武教授所讲的,要改变资产配置,我非常赞成中央在“十七大”提的口号,就是增加居民的资产性收入。 |  
 
 | ——许小年(经济学家) |  
 
 | 
  |   
 
 
 
 |    
 应将国有企业股票一部分分给老百姓。陈志武等人曾提出过类似建议,我很赞成。 |  
 
 | ——张维迎(经济学家) |  
 
 | 
  |   
 
 
 
 |    
 有陈志武在,我们的经济学视野就会持续开阔。 |  
 
 | ——苏小和(财经作家) |  
 
 | 
  |    |   
 
 
 
 
 
 
 
   | 
 网友评论  |    |  
 
 
 
 
 
 |  zz6804133688@***.*** 发表于 2010-02-25 
 09:59:58 |  
 
  |  
 
 |   非常喜欢看陈志武先生写的书,因为他理性地,非常广泛地从政治、历史、经济等各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虽然我不是学经济出身的,但是他一扫我心中很多谜团。 |  
 
  |   
 
 
 
 |  关中书虫 发表于 2010-02-12 
13:01:42 |  
 
  |  
 
 |   陈志武教授的书通俗易懂,紧密联系实际,读来非常亲切;视角独特,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  
 
  |   
 
 
 
 |  betty611 2010-06-26 
21:14:17 |  
 
  |  
 
 |   这是本访谈书籍。语言朴实直白,却能给不懂金融的人讲明白深奥的金融知识或现象分析。 |  
 
  |   
 
 
 
 |  jj龙2001 发表于 2010-04-29 
 09:22:15 |  
 
  |  
 
 |   作为学经济金融出身又是作者的同龄人,作者的博学、冷静和极强的责任感,让人着迷!独特的专业视野,既解开了很多不解之谜,又打开了思考之窗,真令人佩服!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  
 
  |    |    |    |  
 
  |    | 
   | 
 
 
 
 
     |  
 
 | 
  |  
 
 
 
 
 
   陈志武,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中国金融博物馆首席顾问,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   自1990年获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博士学位以来,陈志武教授先后在威斯康辛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任教,并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长江商学院等国内著名学术机构聘为访问教授。   陈志武教授一直是世界金融学经济学和资本市场研究领域最具创造力和最活跃的学者之一,获得过美国默顿·米勒(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研究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研究奖等多项重大学术奖励。2000年,一项颇得全球经济学家首肯的世界经济学家排名出炉,在前1000名经济学家中,有19人来自中国,陈志武教授排名第202位;2006年,《华尔街电讯》将陈志武教授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陈志武教授拥有国内经济学术界少见的政治经济学视野,更为重要的是,他也是国内鲜见的能用现代经济学的源流把事情说得很清楚的经济学家。“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金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金融发展对社会的意义是什么”等观点启发了更多人对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经济的思考。 
    2008年出版的中文著作《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非理性亢奋》成为当年度最具影响力的财经读物之一。其中《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荣获“2008和讯华文财经图书大奖”之 
 “年度财经图书大奖”和“最佳原创学术类”大奖,并入选多家专业媒体评选的2008年度最值得珍藏图书。2009年出版的《金融的逻辑》已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选 
 的“2009年度十大图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