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京津最近沙源区覆绿进行时——内蒙古沙地生态治理观察
2024-05-30 记者 恩浩 连振 呼和浩特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从空中俯瞰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犹如一片黄叶,遮盖在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等地,是距北京、天津最近的沙源区。40多年来的接续努力,有效遏制住了沙地扩张,但现存沙地生态脆弱,治理难度大、成本高,已治理区域生态不稳定、易出现反弹等问题依然存在。

  为全力打好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内蒙古亮出时间表:到2030年,科尔沁沙地新增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100多万亩,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85%以上;浑善达克沙地新增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3600多万亩,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75%以上……两大沙地的生态治理进入成果巩固、滚石上山、不进则退的新阶段。

  各地加大治沙力度

  长期以来,两大沙地中较容易治理的地方大多已得到基本治理,目前剩余的多为立地条件差、治理难度大的“硬骨头”。

  “翁牛特旗是赤峰市受沙害最严重、治理难度最高的地区,目前全旗共有105万亩治理任务。今年,我们将先治理35万亩‘难中之难’的地块,为打赢歼灭战开好头、做表率。”翁牛特旗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刘环宇说。

  今年春季,各地先后开展治理工作:北京向西一步之遥的乌兰察布市计划高质量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5.64万亩;锡林郭勒盟将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90万亩以上;赤峰市将全市沙地治理任务划为4个片区,计划治理343.53万亩,阻止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握手”;通辽市预计10月底全面完成400万亩年度任务;兴安盟重点治理5.8万亩裸露沙地,让603个地块率先实现“绿中无黄”目标。

  初夏,记者走进赤峰市敖汉旗敖润苏莫苏木治沙现场。这里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在松软的沙丘上行走,脚力被卸掉大半,每走一步,退后半步。

  然而,烈日下,治沙工人的身影已遍布治理区各处,他们两人一组,配合默契,一人拉着稻草横放铺平,另一人则用工具按压培土。“草方格铺设速度很快,每人每天能铺三到四亩地。”敖汉旗林草局局长张旭东说,在500多人奋战下,仅一个月时间,这里便高质量地完成了4000亩流动沙地的治理任务。“草方格中间可以栽种苗木,固定住流动沙丘。再过七八年,眼前的沙地就会呈现疏林草原的景观。”

  这是眼下内蒙古推进两大沙地歼灭战的一处缩影。记者从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出发,一路向西行进,看到今春以来在两大沙地铺设的沙障、栽种的苗木在视线中已延绵不断。

  在赤峰市翁牛特旗巴彦呼交嘎查其白线防沙治沙项目区,穿沙公路将沙地切割,沙丘被逐步固定。 记者 连振 摄

  推动防沙治沙工作迈向精细化

  “与我国的其他沙地相比,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水资源条件较好,加上前期有几十年的治理基础,我们有充足的基础条件来打赢这场歼灭战。”中国林科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党宏忠说,开展两大沙地歼灭战,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特别是要将区域内水资源承载力摆在关键位置,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荒则荒,推动防沙治沙工作迈向精细化。

  在科左后旗与辽宁省边界的甘旗卡镇巴克要系统化治理项目区,一排排刚栽种不久的樟子松苗长势良好,与周围的沙障、灌木丛,以及适度“留白”的沙地相得益彰。“虽然今天的风力很大,但吹到脸上的沙子却很少。”中国林科院研究员王锋认为,歼灭战并非要把每一粒沙都消灭干净,在一个区域里,只要沙、草、乔木、灌木科学分布,达到生态平衡,就能将沙地固定起来。

  记者从内蒙古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依据区域不同特点,两大沙地歼灭战各有侧重、分类施策:在科尔沁沙地实施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非沙化土地增绿扩绿、治理成果巩固提升等10项主要任务;在浑善达克沙地开展西部风沙路径阻隔、腹地沙化土地综合治理、“蒙冀界”生态综合治理、岱海湿地综合治理等10个重点项目。

  在长期治沙实践中,各地干部群众探索总结出的一批可推广复制的经验模式。

  来自赤峰市巴林右旗的网格化沙障治沙法,通过在沙丘上铺方格沙障,方格内种柳条、锦鸡儿条和杨树枝等,就像“母亲抱娃娃”一样给沙生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目前,沙障治沙法已在内蒙古乃至全国各地得到推广,被广泛用来攻坚最严重的沙化土地。

  科左后旗探索出的“深栽浅埋”种植法,通过深坑投苗、浅层覆土,在抗旱保水的同时还能保证适宜的地温。“采用这种方法栽植樟子松,可以节省55.8%的水资源。”科左后旗林业工作站站长朝克吐说,2013年以来,在“三北”防护林建设中,采用“深栽浅埋”技术种植的苗木成活率由过去的50%左右提高到了90%以上。

  翁牛特旗总结出的“以路治沙”模式,将沙地分割成若干治理网格,路修到哪里,草方格就“织”到哪里。“今年5月,全长15公里的第16条穿沙公路其白线竣工通车,标志着全旗‘六横十纵’治沙网格体系正式形成。目前全旗穿沙公路总里程400多公里,累计完成沙地综合治理578万亩。”刘环宇说,旗里还按照“依路致富”思路,打造覆盖全旗5个苏木乡镇的300公里生态旅游大环线,将旗域内全部重点景区串联起来,去年内接待旅游人数160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17.6亿元。

  既算生态账 也算效益账

  “巩固治沙成果不易,特别是在农牧交错带容易出现治理效果反复。一定要在百姓生产生活和生态治理之间找到平衡。”王锋表示,治沙要讲求效益,既要算生态账,也要算经济账,双赢才能可持续。

  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内蒙古各地积极走绿色产业之路,努力打造以特色经济林药材、灌木原料、沙漠生态旅游、光伏治沙等产业为主的多层次绿色产业发展模式,在治理沙地、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

  在敖汉旗古鲁板蒿镇东北部康家营子村,记者看到新建设的沙棘产业基地内,4月以来新栽植的47500棵沙棘树苗整齐排列。镇长郑庆鑫说,镇里和当地龙头企业沙漠之花生态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按照市场价格收购沙棘果,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沙棘树3年左右可挂果,亩年均纯收入约1000元。产生的经济效益由附近4个村平分收益金,预计每村每年收益在10万元左右。”

  两大沙地地广人稀,蕴藏着巨大的风能、太阳能资源。黄沙中,兴安盟“风光储”一体化治沙100MW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工程机械和工人来回穿梭忙碌,一排排崭新矗立的光伏板犹如一把把蓝色大伞,有力阻挡着阳光直射和地面水分蒸发,为沙地植被提供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

  “实施光伏治沙后,我们将引导周边农牧民,通过出租沙地、维护光伏板、参与板下种植养殖项目等方式,实现增收致富。”兴安盟林草局局长耿天良说,今年兴安盟将完成新能源装机规模90万千瓦以及14万亩沙化土地的全面治理。

  目前,内蒙古各地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已全部开工,力求把“三北”工程攻坚战和新能源建设合为一体,统筹推进增绿、增能、增收,取得“1+1>2”的效果。今年内将新增新能源装机1320万千瓦,配套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30万亩,努力构筑北疆绿色长城和生态安全屏障。

  两大沙地歼灭战覆盖地域广阔、工程量巨大,必须在沙地治理中发挥好群众力量、增加群众收入,让农牧民从过去的治沙“游击队”变成攻城拔寨的“主力军”。

  内蒙古各地积极探索多元治理机制,按照“谁申请、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原则,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模式,调动农牧民主动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

  “现在农牧民已经成为浑善达克沙地治理的主力。”锡林郭勒盟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薛万武介绍,目前全盟已有9个旗县的农牧民及其合作组织以合同制方式从事防沙治沙,占总工程量的66%。

  “参与治沙的农牧民每天挣个300元不成问题。”今年,多伦县彰泰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县林草局签订了8000亩地的沙地治理合同,雇佣100多名周边农牧民,从事幼苗装杯、项目区栽树等工作。合作社负责人宋占军笑着说:“你看,过去一些农牧民是被动的‘要我治沙’,现在变成了主动的‘我要治沙’。”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京津最近沙源区覆绿进行时——内蒙古沙地生态治理观察

京津最近沙源区覆绿进行时——内蒙古沙地生态治理观察

长期以来,两大沙地中较容易治理的地方大多已得到基本治理,目前剩余的多为立地条件差、治理难度大的“硬骨头”。

·收客、服务“两张皮” 旅游团层层分包躲监管

中建集团以科技创新做强核心竞争力

造林增绿、治沙护河、降碳减污,中建集团大力实施生态治理工程,在城乡生态环保领域开展绿色低碳实践。

·中国铁塔:加快数实融合服务国计民生新领域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

01014001008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76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