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由经济参考报、新华社北京分社、新华社音视频部和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联合出品的“中国科幻”对话“中国制造”第二季——“想象力赋能新质生产力”在新华社经济参考抖音号等平台强势播发。
去年2月,“中国科幻”对话“中国制造”第一季让“你们负责想象,我们负责实现”的喊话双方在新华社直播间见面。很多科幻迷了解了《流浪地球2》和《三体》剧集背后的故事,感受了“硬核”科幻背后的“硬气”科技。
这一季,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科幻作家刘慈欣,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科幻作家王晋康,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科幻作家超侠,导演、教授、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孙立军,以及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李慧莉,中核集团新一代人造太阳“驾驶员”陈逸航,北京芯智达脑机接口专家李园,在直播间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跨界碰撞。对话过程精彩纷呈、亮点不断。到底都有哪些看点?快来一睹为快→
节目中,嘉宾对中国科幻和中国制造
送出了美好祝福
↓ ↓ ↓
刘慈欣
我希望未来科技的发展能够让人类建设一个更美好的地球,同时也能够让人类开拓更大的生存空间。希望科幻产业能产生更多更好的原创作品,在这个基础上,希望科幻能够借助于现代的媒体技术,拥有更大的发展、拥有更多受众群体。
王晋康
立足科学平台,放飞想象双翅。想象力、创新思维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超侠
把科幻变为现实的产业,才是最伟大的未来产业。而这个时候,我们的世界会变得越来越科幻。
孙立军
第一,让中国科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第二,让科幻产业带动新经济,让新质生产力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使我们的科幻产业越来越好。
李慧莉
我希望我们的科幻和科技创新,能在想象力的基础之上携起手来,能够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愉悦的精神享受。
陈逸航
人类的征程是星辰大海,但这不是只靠核聚变能实现的。科幻作家和工程师要携起手来,一起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
李园
科幻作家负责想象,工程师们负责实现。希望我们能够运用科学和技术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让人类和自然能够更好地和谐相处。
观看节目完整版,
请扫描海报二维码👇
出品人:周亮、王明浩、孙志平
监制:李佳鹏、涂铭、樊华
策划:祁蓉、丁静
终审:张松、王小波、郭亚冬
统筹:王宏达、王宇凌
主持人:张扬
编导:马原驰、李桢宇、赵世通、麦凌寒、宋育泽
演播制作:王剑英、郝晓江、王革军、田里、董硕、刘洋、邹健波、贺新、陈泽鹏、解文韬
记者:丁静、黄可欣、王毅卉、杨淑君、阳娜、刘鸿秀
编辑:王奇、李会平、李保金、魏薇、于江
剪辑:王毅卉、许放生、李昱佑、王赛诺
海报设计:吴雪梅、李骁姗
助理剪辑:陈舒颖(实习)、上官于烜(实习)
协调:王璐、陈慧勤、孙艳
经济参考报
新华社北京分社
新华社音视频部
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