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铜仁·石阡|办实事 暖人心 促发展 ——记新华社计财局副高级会计师,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兼龙塘镇党委副书记刘坤
2023-12-29 白雪 来源: 经济参考网
    “他是一个办实事的人”“想法多、很有责任心”“很健谈、很会打交道”“他总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未见刘坤之前,关于他的画像,大多来自身边同事的介绍。

    在坪山乡大坪村走访脱贫户老党员王守云

    “百姓需要我做什么,我能为百姓做什么,这就是我帮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要立足实际有想法,思路清晰敢实践,在农村真的就大有可为,也能大有作为,真是扎根基层天地宽!”这是初见刘坤,他说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话语。

    刘坤,新华社计财局副高级会计师,2021年11月,组织选派他到石阡县坪山乡大坪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兼乡党委副书记,2023年5月,在贵州省新一届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轮换中,调任至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兼龙塘镇党委副书记。

    在刘坤看来,“经济强村,产业富民”十分重要。于是,他聚焦村级产业发展,因村施策,为乡村赋能。

    石阡苔茶集团入驻坪山乡大坪村揭牌仪式

    大坪村地处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深处,地广人稀,林地多、耕地少,生态保护严格,绿色发展的地域特色非常明显。来到大坪村后,刘坤在深入调研中,总结提炼,探索并明确了“发展一个主打特色茶产业、经营一个全民共股企业、培育一个潜力品牌、打造一款优质产品、拓展一些稳定渠道、培养一批可传承匠人”的“六个一”产业发展模式。

    刘坤介绍新华社捐赠大坪村茶叶加工厂茶叶生产加工情况

    2022年,刘坤带领全村完成对新华社捐赠大坪村茶叶加工厂设备的升级改造,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注册了自有茶叶“坪青”商标,并与石阡苔茶集团进行战略合作,将“坪青”作为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内的标志性产品苔茶之星联合打造,积极对接包装设计,宣传推广,帮助村集体合作社开发了百年以上古树苔茶,林下荒野茶,生态茶园茶等系列特色差异化产品。2023年村民茶青下树收入实现130多万元。

    吴西荣老人在生态茶园基地采茶

    89岁的大坪村村民吴西荣,是一名有70年党龄的老党员,在春茶行情旺季时一天还能采得一百三四十块钱的茶青;70多岁的老党员王守云和其女儿丁美莲两人在清明节以后,本地春茶行情开始逐渐下降的情况下,最多一天能采到620元的荒野茶……如今,大坪村“六个一”的产业发展基础框架已经构建,初现成效。

    依托新华社宣传帮扶和联系广泛等优势,2022年,刘坤同新华社帮扶工作队一起,帮助大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争取资金入股了尧上黔乡姊妹黄水粑加工厂,并为坪山乡政府牵头打造的“黔乡姊妹”抖音号提供帮扶支持。

    “当时,还积极协调了我们单位的合作同类食品企业,帮助我们解决零添加剂保质技术难题,我自己的财务知识也派上了用场,为其进行本—量—利成本分析,做基础定价体系咨询等,助农带货这种新模式有力宣传了地方风土民情,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刘坤说。

    黄水粑加工厂

    如今,黔乡姊妹黄水粑已成为仡佬族民族特色饮食品牌化、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典型代表,“黔乡姊妹”抖音号已有近百万粉丝。

    2023年6月1日,刘坤调整到龙塘镇困牛山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兼龙塘镇党委副书记,从坪山乡大坪村到龙塘镇困牛山村,变的是工作地点,不变的是帮扶的初心。刚上任,他又开始忙碌起来,为困牛山黑滩河畔栽种的蜂糖李打通市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还好我们提前谋划,通过编写《没有好“李”哪敢惊动您?》稿件、拍摄视频及请之前坪山乡抖音‘黔乡姊妹’直播等方式,提前让蜂糖李与市场预热,一系列组合拳吸引了周边客户到现场采摘。”刘坤说,我们还帮村里设计了‘黑滩河畔’品牌包装,打通了物流,开设抖音店铺,仅用三四天时间便完成了大部分销售。

    邀请黔乡姊妹来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村拍视频宣传带货蜂糖李

    在“黑滩河畔的故事”创意文化综合体验中心、黑滩河畔石阡苔茶室,“困牛山—黑滩河畔”品牌天然饮用水、土蜂蜜、红米、菜籽油等本土产品,印有困牛山故事的草帽、竹编等文创产品整齐展列。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在刘坤和困牛山村委的共同努力下,困牛山村集体经济明确了“打造黑滩河畔的品牌,讲述黑滩河畔的故事,开发黑滩河畔的系列产品,走红色教育与乡村文旅相融合,红色文化赋能产业经济”的发展路线。

    图为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黑滩河畔”天然饮用水

    2023年7月,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注册了困牛山—“黑滩河畔”的产业品牌,利用党校公寓楼一楼展厅展销产品,动员村干部和群众化身代言人及销售,不到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0万元。其中,困牛山—“黑滩河畔”天然饮用水已作为帮扶单位新华社的办公用水销至北京。

    刘坤将产品带到茶博会等展会参展,积极搭建对外走出去的展销平台,帮村集体经济开通企业淘宝店,协调对接快递公司,线上销售毛栗、竹笋干、腊肉等土特产,帮群众增加收入。他不断发挥自身优势,亲自撰写或协调新华社开展宣传报道20多篇,其中《贵州石阡:村办企业让黄水粑走出大山》《石阡:大坪村“老”茶下树助农增收》《重阳节的牵挂》等稿件,引起广泛关注,浏览量皆100万+,有力推广和宣传了地方文化产业。协调新华社购买捐赠魔芋种子,带领全村村民茶园套种80亩花魔芋,带动群众创收;积极对接协调新华社帮扶捐赠书包、衣物、防疫药品、抗旱救灾物资等……在一件件民生实事中,在一份份暖心关怀中,在一笔笔爱心捐赠中,让件件民生实事有了回应,也暖了民心。

    协调新华社出版社给石阡县龙塘镇川岩坝幼儿园的孩子们捐赠绘本

    大坪村村民邓仕强说:“谋划产业、干旱时找水、有问题帮助解决问题,多亏了刘书记,才让我们村慢慢发展起来了,我家也越变越好。”大坪村像邓仕强这样感恩刘坤的村民还有很多。

    “从大坪村调离那天,村里在家不管多忙的村民都来相送,有些在外务工也临时赶了回来,这让我十分感动。”刘坤说。

    推介大坪村的优质野山茶

    2年2个多月的帮扶时间,让刘坤有了不一样的职业体验,他说:“其实帮扶是一方面,在乡村基层深入调研,提供服务,谋划发展的工作实践也是实实在在的培养锻炼了我!我觉得自己在村里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在乡亲们那里学到了为他们服务的本领,在与大家相处沟通、推动工作、处理村务时懂得了平衡协调,处理关系等。”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引流广告“恼人”乱象何时休?

引流广告“恼人”乱象何时休?

当前,引流广告几乎成为各类应用软件中的“标配”,也成为很多用户吐槽的对象。

·数字货运驶入“新蓝海” 产业生态如何打造?

乘风聚势 向海图强

福建省海域海上风电资源得天独厚,年平均可利用小时数超过4000小时,位居全国第一,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321万千瓦。

·铸“链”成“群” 科技创新勇破壁垒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

01014001008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58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