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指研究院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1月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包括信用债、海外债、资产证券化等)总额为412.8亿元,同比下降2.6%,环比增长49.4%。行业债券融资平均利率为3.48%,同比上升0.1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01个百分点。综合2023年1-11月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总额为6287.9亿元,同比下降8.6%,降幅较上个月收窄0.3个百分点。
从融资结构来看,11月,房地产行业信用债融资311.5亿元,同比增长37.6%,环比增长108%,占比75.4%;海外债发行金额5.1亿元,环比下降85.1%,占比1.2%;ABS融资96.3亿元,同比下降51.2%,环比微增4.1%,占比23.3%。综合2023年1-11月,房地产行业信用债融资3959.5亿元,同比下降6.8%;海外债发行183.8亿元,同比增长4.4%;ABS融资2144.6亿元,同比下降12.6%。
11月,房企海外债少量发行,月内越秀地产发行人民币5.1亿元海外债,票面利率4.0%,成本较低。表明当前海外债渠道对基本面良好、信用资质较高的企业仍保持开放。当月,ABS发行金额同环比下降,发行量连续两月不足百亿,规模连续减少。其中,CMBS/CMBN是发行规模最大的一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占比达40.0%,供应链ABS占比34.0%,类REITs占比26.0%。
从融资利率来看,11月债券融资平均利率为3.48%,同比上升0.1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01个百分点。融资综合平均利率环比下降主要是当月ABS融资成本下降。其中,信用债平均利率为3.50%,同比上升0.17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17个百分点;海外债平均利率为4.0%,环比上升0.23个百分点;ABS平均利率为3.4%,同比上升0.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5个百分点。
从典型房企债券发行来看,当月招商蛇口融资额度最高,合计38.4亿元,苏高新平均融资利率2.54%,融资成本最低。
中指研究院分析指出,受上年和上月高基数影响,11月信用债发行总量同环比均显著增长,发行量在连续三月下滑后回升。其中,美的置业、卓越商管、绿城等3家民营和混合所有制房企成功完成信用债发行,发行金额合计23亿元,发行规模有所回升,但仍为近一年来低位。综合来看,2023年前11月,民营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发行债券总额占比为11%,较上年同期下降4.8个百分点,保持低位水平;发行企业15家,基本为规模较大未出险民营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民企发债多数有中债增担保、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等增信措施。这其中既有民营房企普遍销售表现较差、流动性风险较高的自身因素,也有投资机构的商业考量以及前期房企出险对机构形成的拖累。
政策层面,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释放了积极信号,明确强调“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随后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部署,从信贷、债券、股权三个方面落实支持房企融资政策,特别是当前融资更为困难的民营房企。随后,多家国有银行、股份银行密集召开房企座谈会,表示将更好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除了提出关于民营房企融资需求的针对性政策,近期监管机构还强调“需求端差别化信贷支持、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服务”三大工程“建设”,旨在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防止房地产溢出性风险,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