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福建:激活文化“一池春水”
2023-11-17 记者 李昊泽 来源: 经济参考网

  福建省图书馆改扩建工程、海峡演艺中心、福建省美术馆等重点工程高潮迭起;厦门中山路、福州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泉州西街等街区频频出圈,古街新“夜”态彰显文旅融合新活力……

  今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全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上,作出“加快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部署,赋予讲好福建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新的使命和新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级财政预算内安排资金约78.1亿元,设立多个专项资金,为文化事业发展注入勃勃生机。

  重大工程频开工,文化惠民“加速跑”

  今年5月,历经5年升级改造的福建省图书馆重新与读者见面。步入位于福州市湖东路的福建省图书馆大楼,其外形依然保留了1995年建成时的整体形制。

  走进馆内,内部空间设计已焕然一新。挑高四层的西侧中庭洒满阳光,淡咖啡色的阶梯从二楼延伸到脚下。古典中式庭院、景观水池、“中国梦”主题书墙、凉亭、漫步连廊、屋顶花园等创新设计,营造出图书馆典雅、开放、共享、大气的整体空间格局。

  福建省图书馆物业管理科科长兼筹建办主任黄朝晖介绍,2018年,为解决功能过时、现代化及智能化设备欠缺、中庭拥堵、空间局促等问题,福建省图书馆改扩建工程正式启动,投入资金约2.72亿元。

  “改扩建工程以‘典雅、智慧、现代、绿色、共享’为设计理念进行空间再造,将原有的‘小隔间’变为‘大开间’,面积从2.4万平方米增至4.13万平方米。”黄朝晖说,自今年启动开馆测试以来,图书馆累计接待到馆读者超25人次,书刊借阅近16万册次。

  从湖东路向西出发,进入福州白马北路,初具雏形的海峡演艺中心矗立在白马河畔。作为福建省文化补短板设施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海峡演艺中心主要建设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剧场、舞美楼和省杂技团排练馆,总投资近3亿元。

  海峡演艺中心地处福州“文化绿洲”,周边分布着福建省话剧院、芳华剧院、芍园文化创意园,更毗邻三坊七巷明清历史文化街区、乌山、福州西湖等人文景观,建成后将与三坊七巷形成整体功能配套,串联起多处文化景观。

  再把目光投向福州大学城旗山湖公园,总投资约7.53亿元的福建省美术馆项目今年8月在其北侧开工。“福建省美术馆以‘古厝新韵’为设计理念,将硬山式屋顶、曲线形双翘燕尾脊等福建古厝风韵融入建筑之中。” 福建省美术馆馆长邱志军说,项目建成后,将填补福建省没有独立省级美术馆的空白,全面加强典藏精品、展览展示、学术研究、公共教育、对外交流等功能。

  古街活化聚流量,新“夜”态彰显新活力

  华灯初上,厦门上千座楼宇被璀璨的灯光点亮,波光粼粼的海面旁,中山路与鼓浪屿隔海相望,人流如织。

  在中山路来一场City Walk(意为“城市漫步”),打卡世界知名品牌、体验趣味商业快闪、感受老字号风韵、品尝一杯特调咖啡、沉浸于酷炫金属风摇滚音乐节……这里是厦门时尚消费的“流量担当”。

  从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出发,步行10几分钟,便能到达福州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这里坐拥万国建筑群,串联民国古巷道、仓观顶巷等历史小巷。

  “今年4月,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启动街头文化艺术节,招募街头艺人尽展才艺,活动将持续至今年底。每个周末,街头艺人们都将带来器乐演奏、弹唱、街舞、魔术、彩绘、剪纸等街头文化展示。”福州市仓山区文化馆馆长陈静说,街头文化艺术节既能活跃风貌区周边的文化艺术氛围,又能集聚人气、刺激消费,推动文旅融合。

  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源,也是搭建消费场景的创新载体。2014年以来,福建省已重点扶持近400个街区名镇名村改善提升、1500多栋历史建筑修缮维护和活化利用,省级财政累计投入约20亿元。其中,70余条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街巷)得到整治改善提升,累计投入近2.5亿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520亿元。通过创新活化利用机制,积极引入新型业态,古街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消费好去处,新“夜”态彰显文旅新活力。

  “非遗+”融合新动能,文物保护树立“福建样板”

  在中国刀剪之乡、闽东小城柘荣,力争打造“中国剪纸第一村”的城郊乡靴岭尾村,瞄准文创产业这一新兴市场,让更多村民通过剪纸实现家门口就业,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实现双增收;彭鼓(竹钉鼓)制鼓技艺流传上百年的富溪镇霞洋村,探索“文创公司+非遗工坊”模式,延伸发展庭院经济,借非遗保护东风,打造致富新动能。

  以非遗工坊为代表的传统工艺,不仅是活态的文化传承,也是乡村振兴的点睛之笔。2021年来,福建省下达非遗保护专项资金近2.37亿元,补助省级及部分市县重点非遗项目共300余项,补助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年均400余人。截至目前,福建省已设立218个非遗工坊,引导鼓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创设各类经营主题和生产加工点,进一步带动就业,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

  在世遗之城泉州,作为中心城区,鲤城区共有8处世界遗产点。今年7月,福建首个覆盖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试点项目——鲤城区省级文物保险服务项目正式揭牌。该项目将9处国家级、17处省级、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纳入试点,包含清净寺、开元寺、施琅故宅等38个文物点,构建起牢固的文物安全防护体系。

  鲤城区省级文物保险服务项目已获上级经费补助,用于文物保险服务+“人防”“技防”投入。除了给文物上保险外,该模式还建立了一套监测系统,通过安装安消防设施设备、组建专业队伍,将智慧安全监管平台纳入“一网统管”等举措,实现与当地消防、公安、城管等应急部门联动,探索出符合地区特点的文物安全监管体系。

  近年来,福建省文物局不断扩大“文物保险+服务”试点范围,年度安排近1000万元资金用于永定、南靖、武夷山、鲤城、屏南开展改革试点工作。各试点地区在“文物保险+服务”模式基础上,因地制宜,将其融入本地区城市经济建设发展大局,有效解决文物管理不到位、维护不及时、人员力量不足等问题,为全国文物安全防护措施的更新升级提供了“福建方案”,建立了“福建样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废旧锂电池成“香饽饽” 回收利用待规范

废旧锂电池成“香饽饽” 回收利用待规范

暴力拆解易失火爆炸、破碎不当造成环境污染、废旧锂电池被以次充好再次出售……

·坚定信心 迈向更广阔舞台

多重角色助力高水平开放

多重角色助力高水平开放

第六届进博会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全面线下举办。

·“邮文化”赋能山城 “过路客”变“回头客”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

01014001008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5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