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专家学者共话千年楚雄彝绣 建议以指数力量赋能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
2023-11-15 来源: 新华财经

  一丝一缕传文化,一针一线绣幸福。从最古老的乡村赛装节,到北京时装周、上海时装周,再迈向纽约时装周、米兰时装周,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楚雄彝绣出山出海,成为国际时尚的一张亮丽名片。11月14日,新华·楚雄彝绣产业发展指数暨非遗活化促乡村振兴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多个单位和机构的专家、学者、业内人士齐聚一堂,共话彝绣产业发展未来。

图为中共楚雄州委宣传部与中国经济信息社签约

  云南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刘赛龙介绍说,云南是文化大省,多元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其中,楚雄彝族服饰这一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绣在衣上的神话,穿在身上的历史”,是彝族文化的重要展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民间手工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刘赛龙表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举措,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赛龙表示,云南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贯彻落实新时代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意见》要求,高质量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全面提升楚雄彝绣非遗活化利用水平。

图为活动现场

  今年6月,楚雄州委宣传部与中国经济信息社合作启动全国首个手工业发展指数“新华·楚雄彝绣产业发展指数”的编制,构建楚雄彝绣产业数据收集、分析、解释、传播体系,将在彝绣产业的标准引领、品牌塑造、话语传播及价值再造等方面发挥催化剂和推进器作用,为彝绣产业发展插上“数字翅膀”,助力千年非遗书写“指尖新传奇”。

  中国经济信息社副总裁杨苜表示,指数作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重要联接工具,在标准引领、品牌塑造、话语传播及价值再造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经济信息社作为新华社经济信息一体化管理和经营的责任主体,承担着多个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任务,是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经济研究中心的建设主体,也是我国指数领域的国家队。

  杨苜介绍说,为助力云南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经社联合楚雄共同启动新华·楚雄彝绣产业发展指数研究工作,从彝绣产业的专业化、品牌化、市场化、规模化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以数字语言解读楚雄彝绣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也为全国各地非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楚雄样板”。

  楚雄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汶娟介绍说,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重视下,楚雄州切实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深挖彝绣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推动楚雄彝绣实现“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精彩蝶变,走出了一条彝绣美、产业兴、百姓富、乡村靓的彝绣锦程。

  “楚雄彝绣之美是创新创造之美。”李汶娟表示,为推动彝绣特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楚雄州成立了由楚雄州委宣传部牵头抓总的彝绣产业工作专班,组建州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彝绣产业联合会,出台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37条措施和加快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6项政策,形成“1+1+N”政策体系。

  据统计,2022年楚雄州彝绣产业实现增加值2.45亿元,截至今年三季度,彝绣产业实现增加值1.72亿元。

  在研讨环节,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教授贺阳表示,少数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形式丰富,也是一种情感的融入,需要更多文化解读。她认为,好的设计是使用出来的,少数民族的刺绣、服饰与地域、习俗息息相关,不同图案、形状、颜色都有既定的特点、秩序,关乎礼仪。彝绣的相关技艺需要深入研究、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并做好传承。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品牌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罗子明表示,从市场拓展角度看,“文化+产业”具有不同的路径。文化,更多强调文化传承;产业则更偏向消费市场,做大规模。产业发展需要强调品牌价值、产品价值。他认为,现代品牌推广强调做减法,建议彝绣面向大众消费,推出消费者喜欢的产品。同时,也要遵循商品运作的一般规律,制定相关标准,推动相关产品进入采购名单等,多举措做好市场扩张。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研究中心主任董春表示,编制和发布新华·楚雄彝绣产业发展指数有利于更好的助推彝绣实现数字化转型、宣传拓展、走向世界。同时,也要看到彝绣文化、产业内容非常丰富,建议持续深入对彝绣文化、产业的研究,从文化传承、乡村振兴、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生态文明建设等多维度推出彝绣综合发展指数,寻求更多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更好推进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旅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洋洋表示,当前,很多地方在推动文化、旅游结合,场景竞争性很强,但差异性不大。新华·楚雄彝绣产业发展指数抓住了数字化转型、非遗活化促乡村振兴的要点,将有利于促进彝绣和旅游、数字产品相结合。他建议,要进一步平衡好“活与用”的关系,加强非遗活化和保护传承,同时注重产业反哺文化事业。此外,要突出融合思维,平衡好当地人、新村民、返乡年轻人的关系,发挥各方面人才的优势。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研究专员沈策介绍说,当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比较鼓励各国申报非遗优秀实践名册。可以考虑借此契机把楚雄彝绣积极申报非遗优秀实践名册,推动彝绣走向世界,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她还建议,把彝绣作为一个窗口来展现彝族文化,推动文旅融合等。同时在做好非遗活化的过程中,要避免过渡商业化、恶意竞争等,推动彝绣产业持续稳健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郭林文表示,彝绣产业化发展要从三个环节做创新。设计环节,样式设计要与年轻人的喜好结合;生产环节可考虑引进纳米技术、新工艺等,采取定制化、个性化生产模式;营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知名IP,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等。他还建议,跳出彝绣产品本身,赋能其他产业,包括以彝绣为载体拓展旅游、研学、动漫游戏等。

  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副研究员戚晓旭建议,高质量发展彝绣产业要坚持以人为本、产城共生。发展彝绣产业要注重以技赋能,以当代融合传统,以创新带动市场,同时,也要注重以平台构建生态,推动彝绣产业融合发展。

  活动当天,楚雄州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俣,云南纳喜文化创意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樊志勇、云南艺咫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勋等企业代表介绍了企业在推动彝绣产业发展的实践,并分享了对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展望。

  当天,新华·楚雄彝绣产业发展指数课题组从指数背景、研究思路、指数逻辑、指标体系、项目进度5个维度解读了新华·楚雄彝绣产业发展指数的研究框架。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坚定信心 迈向更广阔舞台

坚定信心 迈向更广阔舞台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态势如何?破解挑战矛盾出路何在?民营企业如何把握机遇发展壮大?

·离“梦想”靠岸还有多远?——中国国际邮轮市场观察

多重角色助力高水平开放

多重角色助力高水平开放

第六届进博会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全面线下举办。

·“邮文化”赋能山城 “过路客”变“回头客”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

01014001008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50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