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直击进博会|推进高水平开放 挖掘新赛道潜力
——从进博会看全球共享中国发展新机遇
2023-11-07 记者 王文博 李昱佑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需要各国同舟共济、共谋发展;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将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正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重申了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

  中国的开放行动赢得世界的认可。在与进博会一同开幕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与会嘉宾提出,近年来世界面临多重挑战,开放是纾解发展之困的不二法门,而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中国致力于推进开放合作,并且将这些新的发展机遇与世界共享,是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5日发布的《世界开放报告2023》显示,2022年世界开放指数为0.7542,比2020年微升0.17%,比2021年下降约0.4%,为2008年以来第二低的水平,回升基础仍不稳固。世界经济开放收紧,社会与文化开放在较低位徘徊,开放政策和开放绩效仍然低迷。

  报告指出,近年来世界开放持续低迷,维护和扩大世界开放仍需各国共同努力、相向而行。

  11月6日,一名参观者(右)在第六届进博会国家展哈萨克斯坦展台与工作人员交谈。第六届进博会国家展全面恢复线下举办,洪都拉斯、塞尔维亚、越南、南非、哈萨克斯坦作为本届进博会主宾国在国家展亮相。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近年来,国际贸易领域出台的相关限制措施数量更多、形式更加多样、限制性更加隐蔽,部分国家对外商投资的安全审查更严,大大增加了世界开放的不稳定、不确定性。”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指出。

  世界经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中国正以实际行动,推进高水平开放、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今年以来,中国政府出台实施了一批持续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包括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鼓励外资设立研发中心的政策,在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规则、规制、标准等对接。

  上述高水平对外开放举措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稳中有升,达到14.2%,较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在华投资新设外资企业同比增长32.4%,高技术制造业引资增长12.8%。未来还有巨大增长潜力,将为各国企业提供广阔空间。

  中国的开放行动也得到了各界嘉宾的认可,他们指出,新时代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进博会越办越好,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走出了一条改革与开放、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的道路。

  在共赢之路上,一些新的赛道正在加速涌现。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清洁能源、太空探索、生物工程等前沿领域的研发应用层出不穷,深刻影响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蕴含巨大的开放合作机遇。

  近年来,中国在这些领域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也日益密切,从贸易数据变化可见一斑。《世界开放报告2023》显示,2013—2022年,中国绿色进出口规模从8144.3亿美元增至10792.8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约32.5%。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达到2.5万亿元,比5年前增长了78.6%;2022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到2.1万亿元,比两年前增长30.2%。近五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增长近10倍。

  “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背后,我们见证了创新前沿取得实际性的进展,以及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全球化与发展战略司司长柯睿智说道。

  中国的创新发展将为各国企业带来新的机遇。进博会上发布的《海外企业看中国2023》调查报告显示,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尤其是新经济产业与低碳转型所释放的巨大潜力,更多全球企业将会从中国市场的增长机遇中获益。

  展望未来,中国还在推出更多举措,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包括更好发挥进博会平台作用,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和落地;与各方加强创新合作与成果共享,努力打破制约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深化数字经济领域改革,促进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与更多国家签署绿色、数字、蓝色经济等合作协议;“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等一系列部署加快推进,中国加速迈向“创新动能更足”的开放,并以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看来,中国正用实际行动证明开放不仅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投资,还在于以开放心态接受新想法,推动人文交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吨粮田”的三种“打开方式”

“吨粮田”的三种“打开方式”

在与一些种粮大户交谈中,记者听到了一些新名词:“吨粮田”“吨半粮田”。这是对一亩地一年粮食产量的概称:亩产2000斤、亩产3000斤。

·新雪季各大雪场看好客流回升 全链条运营能力受重视

“像抓油气产量一样抓新能源”

“像抓油气产量一样抓新能源”

黑土地上,东北老油田竞逐“风光”能源新赛道,全面加快绿色转型,展现出更多新“风光”。

·让传统文化“可知可感”——“天下第一名社”的产业发展路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49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