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2023年前三季度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与宏观政策展望发布会在京举行。首经贸副校长陈彦斌课题组发布了《2023年前三季度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与宏观政策展望》报告(下称“报告”)。报告从短期经济稳定、长期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优化三个维度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研判,并全面评价宏观政策的操作状况和调控效果。
陈彦斌介绍,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的核心是将稳定政策、增长政策和结构政策纳入统一的理论框架,旨在促使实际经济增速、长期潜在增速和最优经济结构下的潜在增速合理增速三者趋于一致,从而实现最优经济结构下的短期平稳运行与长期稳定增长。
报告指出,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实现了相对较高增速,经济总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增长质量也不断提升。不过,宏观经济仍然存在总需求与总供给不足相叠加的格局。因此,报告建议,首先要加强对增长政策的使用。重点是改善资本、劳动、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的流动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升总供给增速。同时,将选择性产业政策加快调整为功能性产业政策,从根本上改善营商环境与企业投资积极性,提升资本积累质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其次,要加强对结构政策的使用,着力优化经济结构。一是加快构筑收入分配结构与总需求结构的良性循环,通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来提升居民消费率,改善总需求结构。二是改善投资结构,提升生产性投资与民间投资占比。三是优化债务结构;最后,要在结构政策和增长政策的配合下,进一步加大稳定政策的力度。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基于中国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的实践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治理的目标应该具有特殊性,特别是要注重经济结构转型目标。因此,宏观政策的研究要和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密切联系。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杨瑞龙表示,提升创新能力是实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创新是一种新技术的引入改变了原来的生产要素组合,在技术创新之外,也要关注制度创新,加快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由于创新链上的不同环节政府与市场定位不同,需要根据创新活动的性质来协同发力,高度重视企业家的作用。(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