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聚焦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完善管理体系、丰富平台载体、强化激励保障,创新打造三级同管、云端统存、信用通兑“管存兑一体化”老干部志愿服务时间银行。淄博市第二期“老干部局长论坛”暨“三提三争”重点工作推进会今年8月在桓台县举办,实地观摩了“时间银行”激发老干部志愿服务新动能情况。
第一,构建“三级同管”体系架构,强化组织运行保障。
坚持“多方参与、全面覆盖”,在运作方式上实行县—镇(街)—村(社区)三级共同管理,完善“纵横联动”组织体系,全链条抓实“时间银行”建设。一是以顶层设计实现规划“一盘棋”。以实施“银领桓台”老干部志愿服务品牌攀升工程为抓手,结合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老干部志愿服务纳入信用管理,建立党委政府主导、各级各部门统筹推进、社会力量广泛的工作体系。二是以纵向联动构建管理“一条链”。打破老干部志愿服务由老干部工作部门单一管理的局限,探索建立“县布局、镇(街)推进、村(社区)发力”的老干部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形成了志愿服务三级联动、同频共振的垂直管理链条,凝聚起强大的老干部志愿服务管理合力。三是以横向互通织密协作“一张网”。根据各级行业部门和涉老社会团体职能特点,结合老同志兴趣爱好、业务特长成立“银辉初心”“春泥行动”等12支老干部志愿服务队,吸纳老干部志愿者2100余人,由县老干部志愿者协会对各志愿服务队牵头负责,各级管理部门同时拥有管理组织权限,形成了志愿服务队伍“双重管理、纵向联动、横向互通”的格局。
第二,搭建“云端统存”系统平台,实现管理高效统一。
适应新时代老干部作用发挥新需求,建成老干部“时间银行”志愿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银发人才登记、志愿积分录入、信用报告核查“一站式”服务管理。一是志愿服务数智化。依托全县公共信息信用平台,开发老干部志愿服务管理系统,实行数据共享管理,以身份证号作为个人账号“识别码”建立档案,避免错误信息、重复活动的“存入”。目前,在时间银行进行存储的老干部达到2128人。二是评价指标统一化。根据志愿服务活动类型及作用发挥情况科学设置定性、定量两类评价指标,将参加城乡环境整治、重点活动值班值守等能够以时间量化的,按照每10小时志愿服务活动计2分的统一标准进行计分储蓄;将捐赠献血、积极对经济社会建言献策等无法以时间进行衡量的纳入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作用发挥情况分别赋分。三是存储流程标准化。按照“谁发起、谁负责”的原则,制定标准规范的工作流程,由活动发起部门单位严格审核、公示后对服务时间、活动进行存储,由县信用中心对积分统一核定,形成“分级负责、统一管理”的局面,确保志愿服务活动在时间银行存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第三,实施“信用通兑”政策办法,形成全域激励促进。
整合社会资源,依托镇街、涉老部门平台载体,丰富“信易+”、爱心超市等积分应用场景和激励政策,全面提升惠老助老质效。一是构建县域全覆盖积分应用场景。依托全县信用体系建设,将老干部志愿服务激励与“信易购”“信易医”“信易服”等12大类80余个积分激励应用场景进行有效关联,积分达到AAA级的,给予减免100元燃气费、300元供暖费以及30方水费,发放200元购物卡、80元公交卡以及骑行卡、500元以上的查体套餐,仅政府层面的补贴就可享受千元以上的优惠。同时,在各社区、村居及老干部志愿者协会,建设286处积分兑换处及信用银行,形成了“80+N+1”县域全应用场景。去年以来,政府层面物质兑换支出80余万元,各社区村居支出40余万元,各类服务兑换3600余次。二是建立多元时间兑换机制。将老年志愿者参加的服务项目量化为时间,以时间单元计算积分存入志愿服务“爱心存折”,当志愿者自身有需求时,可随时从“时间银行”提取储存的时间,兑换生活用品、助老服务、送教上门、老年大学、免费就餐等服务项目,促进了政社合作、居民互助和社群融合。三是强化精神荣誉型激励。在全县开展实现“银耀服务队”、“银领先锋”、“最美”系列、“关心下一代”、“优秀楼长”等各类评优活动,在评选活动中将志愿服务的参与情况作为重要参考因素,激发老干部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和内生动力,营造良好社会风气。(作者系中共桓台县委组织部胡梓彬 巩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