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重庆市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及美团安全管理部联合主办的“反催收”黑灰产业现状危害及其治理研究报告发布暨研讨会日前在武汉举行。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美团安全管理部联合制作的《“反催收”黑灰产业现状危机及其治理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也在会上首次发布。
报告指出,国内“反催收”黑灰产业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萌芽个体阶段发展成当前由非债务主体第三方主导的、有组织的产业化阶段。尤其从2022年上半年以来,零售金融领域的疑似“反催收”攻击行为更是呈突增趋势。
“以某小贷平台为例,该公司通过自建语义分析算法能力等方式,识别出向金融监管部门投诉‘催收问题’的逾期人员中,疑似被‘反催收’黑产渗透占比已近30%。”报告学术顾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周凌表示。
对于“反催收”黑灰产业近年来日益泛滥的成因,报告指出,除与零售金融行业债务催收操作上的合规建设不充分、不完善有关,也与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对“反催收”黑灰产业的法律定性模糊,导致相关部门及行业经营者对“反催收”产业链的打击和治理缺乏抓手有关。
以此切入,报告建议,为保护从业机构及金融消费者合法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对实施恶意“反催收”行为的个人及相关代理机构,除金融系统内部整治之外,不同部门应发挥合力,运用各种相关工具,综合施策、综合治理,打出法律和政策“组合拳”,提高治理打击的覆盖面和精准度,从而合理处置相关案件,切实维护市场信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