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走进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2023-10-25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

  上午,不到九点,不少游客就聚集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门口等待入馆。今年10月8日是铁人王进喜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

  来自天南海北的参观者络绎不绝,通过锈迹斑斑的文物、鲜活的老照片、写满文字的笔记本“走近”铁人,了解那个火热年代的拼搏故事。

  纪念馆的外观形态独特,从天空俯瞰呈“工”字形,侧面为“人”字形,讲述着大庆工人的故事。踏入纪念馆的院门,6.5米高的铁人王进喜雕像英姿挺拔,在秋风中显得格外庄严。

  9月21日拍摄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进入纪念馆前要走一段47级的台阶,纪念馆主体建筑的高度也是47米,都是为了纪念铁人47年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

  “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锈迹斑斑的刹把,闪着微光的铝盔,破了就缝、缝了又破的羊皮袄,装着炒玉米面的“炒面袋”……这是陪伴铁人“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装备,也是他为油田奋斗终身的见证。

  展厅内,一辆黑色的摩托车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从玉门到大庆,这辆被称为“小黑兔”的摩托车早已失去光泽,身上的铁锈是铁人“跑井”留下的印记。身披羊皮袄,背着干粮袋,怀揣笔记本,骑着“小黑兔”,穿行于各个井场,许多“老会战”回忆起王铁人,都是这样一副形象。

  王进喜骑着“跑井”的摩托车“小黑兔”。新华社记者 王大禹 摄

  李巨任的“巨”不会写,就画一把“锯子”;“研究”不会写就画两个小人讲话,旁边标注“言九”;讲清楚,写成了讲清“初”……铁人的笔记仿佛小朋友涂鸦,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他学习知识文化的过程。

  王进喜的笔记。(受访者供图)

  铁人文化程度不高,为方便开展工作,他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工作之余,他听秦腔、看唱本、识字、学文化,还会时不时给工友们唱上一段解闷。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中,字迹也在不断变化。他曾说,“我学会一个字,就像搬掉一座山”。

  复原的房屋、“小黑兔”摩托车、油灯、棉大衣、各式钻头等物件再现了铁人当年的生活。如今,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已经成为大庆油田传承铁人精神的重要载体。

  前来参加入职培训的中石油员工曾韵致说,现在石油开采的技术和设备都有了很大的革新,员工们的工作环境也大大改善,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永不过时,深深影响着一代代石油人踔厉奋发,奋勇拼搏。

  “一个铁人前面走,千万个铁人跟上来。”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宣教部负责人李娜说,铁人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以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感染着我们,纪念馆会继续以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己任,让更多人了解铁人,沉浸式感受铁人精神。(记者戴锦镕、强勇、何山)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送不起”“挤不进”“招不满” 托育行业供需矛盾待解

“送不起”“挤不进”“招不满” 托育行业供需矛盾待解

托育机构是孩子们走出家门的“第一步”。目前我国托育行业状况如何?未来应如何发力?

·要油气增,也要绿色浓——胜利油田持续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观察

北大荒的高产是怎样“炼成”的

北大荒的高产是怎样“炼成”的

千里膏腴地,处处豆谷香。北大荒的平畴沃野上,割台飞转,机车轰鸣,垦区到处都是一派收获的景象。

·国企助力“海上粮仓”迈向“深蓝”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47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