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两核”重组五年发展加速跑 利润总额是重组前1.6倍
2023-08-23 记者 王璐 来源: 经济参考网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中核集团获悉,自2018年中核集团和中核建设集团实现重组以来,中核发展跑出了加速度。2022年,中核集团营业收入突破2627亿元,是重组前两个集团总和的1.7倍,年均增长14.6%。利润总额是重组前的1.6倍。

  “五年来,我国核科技工业体系能力实现了历史性、系统性的重大跨越,核工业全产业链各环节的体系能力全面提升。”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在22日举行的“两核”重组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核电研发设计、建造能力、装机规模、运营业绩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核燃料循环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天然铀保障能力和核燃料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目前,中核集团控股在运核电机组25台,装机2375万千瓦;核准在建机组15台,装机1625万千瓦。2022年中核集团核电机组发电量1858.1亿千瓦时,占全国核电机组发电量44.48%,发电量近五年年均增长11.28%。五年来,中核集团风电装机容量从111万千瓦增长到545万千瓦,年均增速达到48.86%;光伏装机容量从62万千瓦增长到1374万千瓦,年均增速达到169.7%。

  “加速跑”离不开创新与改革的双驱动。“创新2030”工程、“核工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深入实施,先进核能原创技术“策源地”走深走实,核能加快实现“型谱化、系列化”发展。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和快堆、多用途模块式小堆、新一代“人造太阳”等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热堆—快堆—聚变堆”核能“三步走”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五年来,中核集团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的战略核心位置。2022年研发投入246.4亿元,为重组前的4.3倍,年均增速为44.4%,是同期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速的3.7倍。”余剑锋介绍说。

  五年来,中核集团现代企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活力、产业经营能力快速提升。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全面完成改革“搭梁建柱”工作,在改革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中核集团改革三年行动整体考核位居中央企业第2名。专项改革取得优异成绩,10户“双百企业”、“科改示范企业”考核全部为标杆或优秀。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核集团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自主核电品牌“华龙一号”带动全产业链加快“走出去”,卡拉奇2/3号“华龙一号”机组建成投入商运,恰希玛5号核电机组破土动工。阿根廷核电出口项目签署EPC总承包合同。成功收购纳米比亚罗辛铀矿。徐大堡3/4号、田湾7/8号核电机组建设安全高效推进。牵头完成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核心安装工程。

  余剑锋表示,下一步将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发挥主体作用,扎实推进核工业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造世界核工业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在提升核工业体系能力方面增强核心功能,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核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体系能力。在打造世界一流集团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做强做优做大,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核工业集团。要在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做出更大贡献,聚焦国家战略使命,强化服务国家战略的核心功能。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中国光伏风电产业何以领跑全球

中国光伏风电产业何以领跑全球

截至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3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

·从“扶贫”到“富民”——来自罗霄山脉的黄桃产业观察

国企领跑 山西构建“多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

国企领跑 山西构建“多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

通过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努力实现从“一业独大”向“多业支撑”转变。

·国企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重组活跃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3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