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关村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举办的“NSE50季度论坛暨2023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提振民营企业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弘扬企业家精神将推动经济持续向好,并且开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贾康表示,宏观经济发展态势是向好的,但发展的回升势头与预期尚有距离,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宏观层面的走势与微观主体的感受存在“温差”,消除这种“温差”与巩固经济向好基本趋势、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改善预期密切相关,其要点是提振民营企业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贾康指出,近期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一份非常重要、并具有全局性指导意义的重要文件,需要高度重视,并对其精神加以深刻领会。《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有利于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提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信心,改善市场预期,努力在已经向好的发展态势基础上开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贾康表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重要而无形的生产要素,十分稀缺且非常宝贵。作为特别稀缺的要素,企业家精神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定要加倍珍惜。特别是在全球竞争的大环境下,为了更好配置这种“最稀缺的资源”,全社会需要树立对企业家宽容的意识。“许多杰出的企业家往往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我们需要以更开阔的眼界,为这些有强烈个性的企业家们留出试错空间,保持更多的宽容度,公允地看待他们所从事的创新活动。”他说。
针对如何提振市场信心,稳定预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屈宏斌建议,应采取一揽子经济政策。他认为,当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保留了一定空间,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一直坚持不搞“大水漫灌”,财政政策的余地还很大。
他还给出了两个具体政策,一是给居民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根据各国和地区的经验,消费券具有“乘数效应”,拉动消费效果明显。二是对进城务工人员实施社会福利市民均等化政策。此外,他提出可以通过加快培育新的增长动能提高潜在增长率,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加大绿色投资,尤其是减碳项目的投资,另一方面是大力发展中高端制造业。(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