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今年以来多家医药公司退市 部分企业存财务造假问题
2023-07-14 记者 谢碧鹭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网

  今年以来,A股“新陈代谢”速度加快,截至7月13日,已有32家上市公司被摘牌。其中主营业务和医药相关的上市公司共7家。《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除了面值退市外,部分公司因涉及财务造假或违规违法被强制退市,还有个别公司自IPO阶段开始就存在财务造假问题、隐瞒重要事实。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在业内人士看来,加快劣质上市公司出清、建立退市常态化机制,能够更好地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泽达易盛涉重大违法

  今年以来,退市公司数量不断增长。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3日,今年以来共有32家上市公司被摘牌,涉及房地产、金融和医药等行业。其中主营业务和医药相关的上市公司共7家,包括延安必康(目前更名为必康退)、泽达易盛(目前更名为退市泽达)、和佳医疗(目前更名为和佳退)等,从退市原因来看,除面值退市之外,有公司因存在违规违法行为而被强制退市。

  例如,7月7日,泽达易盛被上交所终止上市暨摘牌,该公司被终止上市的主要原因是4月21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简称《决定书》),一是泽达易盛在公告的证券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编造重大虚假内容。例如招股书第八节“财务会计信息与管理层分析”编造重大虚假内容、隐瞒重要事实,招股书第五节“发行人的基本情况”第八部分“发行人主要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基本情况”中未按规定如实披露股权代持情况,隐瞒重要事实。

  二是泽达易盛《2020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包括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和未按规定如实披露关联交易。

  三是泽达易盛《2021年年度报告》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包括虚增营业收入、利润和虚增在建工程。根据《决定书》,泽达易盛存在欺诈发行以及其他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根据《决定书》认定情况,泽达易盛已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第12.2.2条第(一)项规定的重大违法行为,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公开资料显示,泽达易盛主要从事食品、药品生产及流通领域的监督服务信息化和农业信息化的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技术服务。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食品、药品流通领域的信息化业务,2015年设立控股子公司浙江金淳开始从事农业信息化业务,2016年3月收购苏州泽达将业务向上游延伸至食品、药品的生产领域信息化。

  值得一提的是,泽达易盛自IPO阶段开始就存在财务造假问题。据中国证监会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在招股书中,泽达易盛通过公司或全资子公司签订虚假合同、开展虚假业务等方式,2016年至2019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3.42亿元,虚增利润1.87亿元。其中2016年虚增收入3557.37万元,虚增利润2243.82万元;2017年虚增营业收入7388.88万元,虚增利润3740.76万元;2018年虚增营业收入1.18亿元,虚增利润6160.85万元;2019年虚增营业收入1.15亿元,虚增利润6528.10万元。

  财务问题埋重大隐患

  除泽达易盛外,还有多家被强制退市的公司存在财务造假问题,例如7月6日被深交所决定终止上市的和佳医疗。早在和佳医疗2021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之际,和佳医疗便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今年4月,和佳医疗披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会计年度年度报告,公司2022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修订)》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和佳医疗的主营业务包括医疗设备及医用工程、医疗信息化、医疗服务、医疗金融、医院整体建设等板块。今年3月,和佳医疗曾收到广东证监局送达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经查明,和佳医疗定期报告存在重大遗漏和虚假记载。

  经查,和佳医疗2020年和2021年以虚假融资租赁业务、员工借款的名义,对外划转5.02亿元和450.17万元,用于偿还实控人郝镇熙、蔡孟珂的个人债务。此外,2020年和2021年,和佳医疗通过虚假融资租赁业务虚增收入3982.37万元和6243.09万元,并且虚减2020年利润571.63万元及虚增2021年利润705.45万元。

   此外,还有主营业务集药业和酒业于一体的辅仁药业(目前更名为退市辅仁),该公司于6月28日被上交所终止上市暨摘牌,主要原因是2021年度和2022年度财务报告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上述情形属于《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2月修订)》第9.3.11条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此外,辅仁药业的实控人朱文臣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曾收到证监会发送的《立案告知书》。

  无独有偶,于7月12日被摘牌的延安必康,存在的问题也是2021年度和2022年度财务报告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开资料显示,延安必康的主营业务为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新能源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此外,延安必康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债务问题,该公司曾公开披露,公司主要业务之一医药板块近两年经营都处于非正常状态,处于到期债务无法偿付、现金流枯竭的困境。同时,公司加之因信息披露等处罚问题引发数量巨大的民事赔偿诉讼,公司拟向法院申请预重整。

  加快劣质上市公司出清

   “上市公司存在财务造假并因遭遇监管趋严而被强制退市这很正常,这是我国上市公司规范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这不仅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规范、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事实上,对上市公司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正常、不应该的现象,一定要严肃、严格,不能听之任之,不然上市公司的质量难以提高。”知名财税审计专家、江苏四维咨询集团首席咨询师刘志耕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刘志耕看来,医药企业财务数据造假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药企基本上都是高新技术企业,部分企业为了保持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持续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不得不采取各种弄虚作假的方法在财务上虚构研发投入和支出,形成财务造假;二是药企可能存在回扣,不得不将实际需要发生而且已经发生的回扣巧立各种名目,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变相从账面列支,这就形成了财务造假;三是药企的成本费用,包括研发的成本费用往往难以掌握或控制,这为根据需要虚增或虚降成本费用调节利润提供了方便,容易形成财务造假。

  记者注意到,为适应注册制改革和常态化退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强化退市程序衔接,畅通交易所退出机制,完善主办券商承接安排,简化确权登记程序,优化退市板块挂牌流程,推动退市公司平稳顺畅进入退市板块;二是优化退市公司持续监管制度,从退市公司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设定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要求,建立差异化的监管机制,提升监管精准性、适应性;三是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引导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企业通过市场化途径退出市场,促进风险收敛和逐步出清;四是完善退市公司监管体制,构建职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监管机制,强化各方分工协作和统筹协调,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业内人士认为,加快劣质上市公司出清、建立退市常态化机制,能够更好地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民宿走俏 “照骗”泛滥 民宿变“民诉” 原因为哪般?

民宿走俏 “照骗”泛滥 民宿变“民诉” 原因为哪般?

民宿行业迎来接待热潮,但也出现一些民宿商家借各种套路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

·“汉口之心”涌动商贸新活力

粗“煤”细做 点“墨”成金——东北国企赋能资源型城市转型调查

粗“煤”细做 点“墨”成金——东北国企赋能资源型城市转型调查

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部分资源型城市,培优壮大接续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推动了城市转型。

·央企乡村投资基金:赋能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