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文化创意让社区颜值更高——哈尔滨香坊区“创意街区”一线见闻
2023-07-13 记者 刘伟 管建涛 戴锦镕 哈尔滨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从昔日垃圾转运点到“文化创意墙”,从传统乡镇到文化旅游“新地标”,从普通街区到夜生活“新场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通过“微”更新、“微”改造,打造出一批创意街区,赋能城市发展。

  创意涂鸦墙引客来

  为了提升百姓居住环境,改善社区周边环境,香坊区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了“微”改造,打造出15处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充满文化创意元素的特色街区。香坊区红旗街道三辅三道街就是其中变化最大的街区之一。香坊区文旅局局长杨立夫介绍,红旗街道先是改变垃圾清运方式,变以往的落地转运方式为“公交式”流动收运,拆除破损墙体重新修筑并进行清洗后通过涂鸦、彩绘等形式对墙体进行创意设计及艺术加工,实现了从昔日垃圾转运点到“文化创意墙”的变身。

  “以前这里环境不好,路过都要绕道走,现在已经成了一处小有名气的景点。”香坊区三辅三道街居民王惠荣说。红砖、长椅、涂鸦,这条500多米长的街道通过创意设计吸引了不少市民。

  几位身穿汉服的大学生在一面古色古香的红墙前合影。

  新华社记者 戴锦镕 摄

  在距离三辅三道街不远的林园路,几位身穿汉服的大学生在一面古色古香的红墙前合影。“林园路的街区设计结合了河畔公园等自然风景,让这里成为了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香坊区建筑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宏燕说。

  文旅融合持续“升温”

  在香坊区向阳镇东兴村,文化墙体彩绘、剪纸手艺展览、新设创意标识等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相结合,展示民族风情的同时,打造起民俗文化旅游的“新地标”。

  东兴村位于阿什河东岸,村落形成于260年前,地方饮食特色鲜明,满绣、剪纸、珍珠球、民族秧歌等民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兴村村民吴冠霖2021年回到家乡创业,运营着村里的民宿、农家乐等生态农业。“现在村里房子的租金翻了好几倍。”吴冠霖说,东兴村离市区约25公里,每到周末不少市区游客来到村里。

  暑期来临,东兴村也迎来了旅游旺季,每天接待游客150人左右,节假日能达到200多人。

  坐落在伏尔加庄园附近的成高子镇也是香坊区打造的“文旅小镇”之一。当地通过对村落“微”更新,将伏尔加庄园所在的民强村村委会至伏尔加庄园正门段全长1000多米的区域打造成为文化创意特色街区,实现了乡村振兴与文化旅游的有机融合。

  夜生活集聚人气

  “热闹有趣、好玩不贵,这种夜间市集活动小孩大人都很喜欢!”在香坊区新香坊街道,“萤火”市集在盛夏火热开市。文创艺术、潮玩饰品、特色小吃……市集内设置了70余个摊位,“冰城”的夏日烟火气在这里升腾。

  走进香坊区幸福路,城市生活的“热闹劲儿”同样在这里上演。近期,香坊区对此路段进行提档升级,将“售卖面积”扩大化,打造“美食外摆一条街”,囊括60余家餐饮门店。

  在夜市大快朵颐后,不少市民选择到周边的绿道散步。绿荫环绕的小道间不时有歌声传来,漫步在园区内舒爽惬意。

  今年6月,香坊绿道项目建设单位正式施工。该项目以建设城市公园绿道为主体,在对现有公园内老旧道路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将多个公园串联贯通、连线成网,布局设置运动休闲、自然生态、滨水体验等区域,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生态体验。

  市民在街区散步休息。

  新华社记者 戴锦镕 摄

  “香坊区坚持产城融合,立足街区商业特色和产业布局,对老城区、特色乡镇、居民街道进行‘微’更新,完善功能、提升品质、汇聚人气,推进文化消费、商业消费、时尚消费一体发展。”香坊区委书记李亚飞介绍,未来香坊区将继续强化创意设计和政策引导,不断提高文旅品质,提升百姓人居环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1.5万招不到技工、流动资金短缺……

1.5万招不到技工、流动资金短缺……

资金瓶颈迫使企业“非饱和”生产,月薪1.5万元却招不到一名技术工人……

·沉湖湿地变身记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内蒙古乌梁素海流域生态治理修复工程见闻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内蒙古乌梁素海流域生态治理修复工程见闻

青山、绿草、碧波、落霞与水鸟齐飞,湖天共彩云一色。这是内蒙古乌梁素海,这颗祖国北疆的“塞外明珠”正在重新绽放璀璨的光彩。

·一颗花生的涅槃之路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