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管理规模“缩水” 民生加银基金去年净利降逾四成
2023-04-03 来源: 经济参考网

  净利润与管理规模明显缩水、主动权益类产品表现低迷、人事频繁变动……民生加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民生加银基金”)正面临业务、管理等多方面挑战。民生银行近日披露的年报显示,旗下控股子公司民生加银基金2022年共实现净利润1.49亿元,同比大幅缩水约44%,管理规模同比也缩水约17%。分析人士指出,整体来看,尽管报告期内公司债券型产品依然稳健,但主动权益类产品业绩表现不佳或是造成其管理规模缩水的重要原因。

  去年净利润同比减少44.19%

  民生加银基金成立于2008年11月3日,由民生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和三峡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三峡财务”)共同发起设立,注册地深圳,注册资本3亿元,三方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63.33%、30%、6.67%。此前,三峡财务曾三次拟转让其持有的民生加银基金6.67%股权。证监会3月24日最新披露信息显示,民生加银基金仍处于基金管理公司变更5%以上股权及实际控制人审批流程中。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与2021年相比,民生加银基金2022年净利润近乎“腰斩”。民生银行年报显示,2022年,民生加银基金实现净利润1.49亿元,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1.03亿元。而2021年,民生加银基金共实现净利润2.67亿元。以此计算,民生加银基金2022年净利润同比减少44.19%。

  与此同时,民生加银基金的管理规模也出现了下滑。截至2022年末,民生加银基金旗下共管理公募基金96只,管理规模1235.87亿元,其中非货币理财基金规模1022.65亿元。而截至2021年末,民生加银基金旗下管理公募基金规模为1452.91亿元,其中非货币理财基金规模1175.73亿元。以此计算,2022年民生加银基金管理规模缩水超过17%,其中非货币理财基金规模缩水约13%。

  资产方面,与去年相比,2022年民生加银基金的资产总额下降超7亿元,净资产也明显下降。年报数据显示,民生加银基金资产总额22.17亿元,净资产16.46亿元。2021年年末民生加银基金资产总额29.28亿元,净资产17.18亿元。

  产品分化业绩明显

  从产品表现来看,民生加银基金旗下主动权益类产品在2022年普遍表现较差,多只产品出现管理规模大缩水,而债券类产品整体表现则相对稳健。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民生加银基金旗下共有96只产品,其中39只为主动权益类产品(含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37只为债券型产品,其余则为货币型、被动指数型以及FOF等。

  整体来看,民生加银基金旗下纯债型或货币型产品表现较为稳健,六成以上取得正收益。旗下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民生加银汇智3个月定开、民生加银和鑫定开、民生加银聚享39个月定开债2022年以来的总回报率均在3%以上,在同类1439只产品中分别排名105位、146位和258位,均处于前20%。

  主动权益类产品(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却普遍表现不佳。据Wind统计,仅民生加银量化中国2022年回报率表现亮眼,为4.25%,在同类1454只基金产品中排名第33位,位列前3%。而除去3只当年新成立的产品,其余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全年回报率均为负值,其中28只跌逾20%以上,占比超七成。

  具体来看,民生加银创新成长A、民生加银新兴成长2只偏股混合型基金2022年净值跌逾40%,远高于当年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平均水平,在同类1688只产品中排名1670位和1669位,均处于后3%。

  其中,民生加银创新成长A基金经理为陈洁馨,自2021年12月起开始任职,任职期间总回报率为-46.60%。从持仓情况来看,2022年A股市场板块轮动较快,尽管民生加银创新成长A的重仓股频繁“换血”,却依然踩空全年行情。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该基金主要持有医疗保健行业个股,前三大重仓股分别为康泰生物、智飞生物和君实生物-U;而在随后的二季度末,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全部“洗牌”,持仓转向了可选消费、信息技术、材料等行业,前三大重仓股分别为德业股份、TCL中环以及索通发展;而在2022年三季度末,该基金重仓股再度“大换血”,仅2只个股为二季度重仓股,其余全部为新进个股;2022年四季度末,该基金持仓却又转向了医疗保健行业,前十大重仓股中仅有1只为三季度重仓股。

  此外,在2022年11月,民生加银基金还发布了《关于代为履行基金经理职责的公告》称,基金经理陈洁馨因身体原因休假,自2022年11月7日起不能正常履职,相关职责由孙伟代为履行。

  另一只跌逾40%的基金产品——民生加银新兴成长,其基金经理为王晓岩、孙伟(于2022年12月28日离任)。尽管该基金的重仓股整体情况良好,但其持有的多只信息技术个股在2022年依然表现欠佳。

  净值大幅回撤之下,上述基金规模也迎来锐减,规模缩水均在五成左右。Wind数据显示,民生加银创新成长A的最新规模仅为4093万元,不足5000万元,其在2021年底的最新规模为9272万元;而民生加银新兴成长的最新规模也仅有3.44亿元,其在2021年底的最新规模为6.75亿元。

  高管人事变动频繁

  自去年以来,民生加银基金自还经历了较为频繁的人事变动。

  2022年3月25日,民生加银基金原总经理、首席信息官李操纲因个人原因离职,职务由董事长张焕南代任。2022年12月1日,民生加银基金公告称,由郑智军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董事长张焕南不再代为履行总经理职务。

  实际上,此前,民生加银基金总经理变动同样较为频繁,多任总经理任期都仅在三年左右。2011年1月,民生加银基金首任总经理张嘉宾离职,任职时长为2年2个月。此后,总经理一职由董事长杨东兼任。但同年,杨东也离任,万青元成为新任董事长。2012年2月,俞岱曦成为公司总经理。3年多后,吴剑飞于2015年5月继任总经理一职。2017年3月,张焕南接替万青元成为民生加银新任董事长。随后,吴剑飞于2018年11月离职,张焕南出任代理总经理;2019年4月,李操纲成为新任总经理,后于2022年3月离职,张焕南再次代理总经理一职,直到郑智军上任。

  在人员新聘上,民生加银基金2022年也有多个重要管理人员岗位变更。2022年6月23日,民生加银基金公告称,由刘静担任公司督察长职务,原督察长邢颖则转任其他岗位。2022年12月16日,民生加银基金公告显示,由王国栋担任公司财务负责人职务。

  民生加银基金还于去年12月经历了公司董事会换届事项。公司在2022年12月16日发布的《关于公司董事变更的公告》称,公司董事在最近12个月内变更超过百分之五十。

  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高管尤其是公司一把手的变动,或多或少会影响公司的人事、财务等关键政策,过于频繁的变动长期看或会对基金公司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记者 罗逸姝 北京报道)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农业“芯”海外“花开”可期

农业“芯”海外“花开”可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种子走出国门,“扎根”海外。

·增收动力足 农户种粮忙——内蒙古河套地区春播见闻

一家濒临绝境的东北老国企何以脱困重生

一家濒临绝境的东北老国企何以脱困重生

从亏损近3亿元到扭亏为盈,被誉为“中国空冷器的摇篮”的老牌国企哈空调近年来走出了一条破茧成蝶的破冰之路。

·央企整合加速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重点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