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保险资管三类产品登记规模达6万亿元
2023-01-04 记者 胡恩燕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网

  2022年,保险资管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保险私募基金三类产品登记制全面落地,保险资管行业资产规模与投资收益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显著提升。记者1月4日从中国保险资管业协会了解到,截至2022年11月末,保险资管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保险私募基金共登记(注册)产品2815只、登记(注册)规模达6.21万亿元。

  具体来看,上述产品中投资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产品登记注册规模为1.33万亿元,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品登记注册规模为6300余亿元,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产品登记注册规模为3350亿元,支持战略新兴产业的产品登记注册规模为4540亿元,投资新基建的产品登记注册规模为1500亿元,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产品登记注册规模为660亿元,实体项目投资中涉及绿色产业的债权计划、股权计划的登记(注册)规模近1.1万亿元。

  保险资金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提供者,在引导长期资金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支持盘活存量资产、服务国家战略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保险资管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介绍,随着保险资管制度体系的主体框架基本搭建完成,保险资管业已由此前转型期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保险资管业务更加多元化,保险资金配置方式日渐丰富,表现出几个特点。其中包括:作为稀缺的长期资金深度参与资本市场,精准对接实体经济;保险资管产品运作更加规范,风险防控不断加强;第三方机构业务大力拓展,目前保险资管机构管理的非保险资金余额已超过4万亿元,占受托管理资产规模的比例超过19%;保险资管公司独立性进一步增强,专业化市场化运作和差异化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

  近年来,保险资管产品在监管政策、审批流程等方面不断优化完善,经过审批制、备案制过渡到注册制后,2022年实现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保险私募基金三类产品登记制全面落地,市场活力得到有效激发,产品发行效率进一步提升。“以债权投资计划为例,目前债权投资计划整体平均登记时长为2.84个工作日,对比备案制平均15.22个工作日、注册制平均7.10个工作日大幅缩短。”曹德云介绍,产品设立效率明显改善,保险资金资产规模与投资收益不断提高,行业发展韧性不断巩固。

  从资产规模看,截至2022年10月末,保险资产余额和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6.7万亿元和24.5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4%和8.4%;保险资管产品存量规模6.83万亿元,同比增长37.71%。

  从投资收益看,过去十年来,保险资金投资收益不断改善,投资收益规模从年度0.18万亿元增长至年度1.05万亿元,财务投资收益率年均5.28%,每年均实现正收益,波动幅度远小于其他机构投资者,实现了长期、稳定、绝对的收益,有效覆盖承保成本并成为利润的主要来源,推动保险业实现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双轮驱动。

  从资产质量看,保险资金投资固收类和流动性资产占比超七成;在债券市场发挥的机构投资者作用仅次于银行,其中,国债和金融债配置比例超七成,企业债中AAA级占比超九成,项目投资中多有大型的企业和银行担保;股票配置以大盘蓝筹股为主,近三分之一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活期存款、货币基金、国债等高流动性资产占比22%,行业整体配置结构保持稳健,资产质量持续提高,风险抵御能力显著增强。

  曹德云表示:“中国保险资管业协会将进一步加强创新研究,一方面研究大资管领域中各个行业创新的理念、趋势、业务模式等,吸收借鉴先进经验;另一方面,研究如何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作为长资金、大资金、稳资金,抗周期能力和资本化属性强的特长优势,创新行业对外、对内的项目、资产、产品业务合作模式,不断健全优化保险资管产品的生态圈和业务链。”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关键技术有突破 自主创新仍存难

关键技术有突破 自主创新仍存难

一些事关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央企依托深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在不少关键领域破解了“卡脖子”难题,节省了大量成本。

·从车流、人流、物流看吉林节日稳经济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