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发展中药材种植实现产业支撑,这条路走对了”
2022-03-30 记者 严勇 昆明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从怒江州回到省城昆明后,杨绍兵经常通过微信或电话回访种植户,了解当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状况。让他欣慰的是,“通过几年实践,偏远山区通过发展中药材种植实现产业支撑,这条路走对了”。

  “有人买了皮卡车,有人把子女都送去了大学……”杨绍兵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2016年起在怒江州独龙江乡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其中最有效的一个抓手就是引导村民发展草果、滇重楼等中药材种植。

  在独龙江乡龙元村,有一个关于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也就是在这个地方,村民江建华跟着杨绍兵学到了种植技术,如今依靠滇重楼、白芨、滇黄精等几种中药材,每年能有十多万元的稳定收入。

图为村民在晾晒茯苓丁。(段琳琳 摄)

  依靠规模化种植,王国磊尝到了更大的甜头,2021年家庭年收入突破60万元,创历史新高。他所在的楚雄州双柏县爱尼山乡目前种植中药材达6.5万亩,其中茯苓4万亩,重楼2268亩,黄精1587亩。全乡有超过一半的农户都在种植中药材,其中种植面积在25亩以上的农户有500多户。王国磊就是其中的种植大户。

  “我们的中药材不仅有销路,还陆续开发了一些药膳,比如重楼炖鸡、黄精炖牛肉等等,目前乡里有4家药膳餐馆,生意都还可以。”他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而在有着丰富中药、民族药资源的云南省,中医药的发展在助力乡村振兴上有着更为突出的意义。日前,云南省提出,在稳定种植面积基础上,大力实施道地中药材提升工程,建立50个道地优势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加快100个规模化种植养殖基地、100个良种中药材保障性苗圃基地建设,到2025年标准化基地突破300万亩。

  有专家表示,经调研发现,我国中药资源丰富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呈现高度重合的特点,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有望将中药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产业优势。

  例如,三七是一种传统名贵中药材,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地处中越边境的云南省文山市是三七原产地、主产区和道地产区核心区域,从事三七生产经营的企业和合作社88户,省级以上龙头企业7户,省级以上示范社4户,三七种子种苗生产基地面积逾1万亩。2020年全市三七种子产量72万公斤,占全国产量的90%。

  坐落在文山三七产业园区的云南三七科技有限公司,多年来致力于打造三七全产业链发展体系,目前在生态种植、单体药物研发等方面已形成明显产业优势,除1万余亩的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基地外,年产能120吨的三七总皂苷提取、年产能1000吨的三七粉饮片生产线等陆续投入使用。

  “我们这几年还推出了有关三七的各类新品,如三七花茶、三七牙膏、三七鲜花饼等都受到市民朋友的青睐。”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普洱市镇沅县勐大镇,2010年大学毕业的杨梦来到这里自主创业,从事中药材收购,几年后成立镇沅老五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会员达1600余户,累计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2000多亩,涵盖茯苓、三七等。“去年,我们向农户支付了中药材收购款1500多万元。”她说。

  近日,由云南白药集团申报的中药1类新药“全三七片”获批开展用于心脉瘀阻所致的胸闷心痛等的临床试验。该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兆云领衔,设立9个专业板块项目组,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深入挖掘云南道地药材三七的优势及特色。

  “中药材发展,要借助现代科技的手段,提高它的附加值和应用率,从根本上解决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此外,中药材不仅能治病、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还能促进农民致富、乡村振兴。”她说。

  民族药,由于用药独特、品种繁多等特点,是中医药里的一朵奇葩。在西双版纳州勐养镇昆格村,村民岩温十多年前就在为当地的傣医院供应傣药,由此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状况。如今,随着傣医临床服务市场的扩大,他不仅成立了自己的药材公司,还牵头在村子里成立傣药种植合作社,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医医院副院长玉腊波说,傣药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疗保障体系正在稳步推进过程中,今后傣医药的服务范围将不断扩大,尤其是睡药疗法本身就有耗材量大的特点,有望通过引导村民规范种植扩大供应,助推当地形成特色支柱产业。

  “发展中医药产业,产业链前端需要大量种植中药材,药农就能通过种植、销售中药材而增收致富。下一步我们要持续将中医药、民族药产业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朱兆云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清理历史“包袱” 释放“青绿”优势

清理历史“包袱” 释放“青绿”优势

抓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契机,三江集团逐渐走出了一条构建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的革新之路。

·陕西国资超额完成三年行动年度目标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