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谋远、谋好、谋快 中信银行净利润增速创近8年新高
2022-03-30 记者 张莫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中信银行日前发布2021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中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045.57亿元,同比增长5.05%;净利润达556.41亿元,净利润增速13.60%,创近8年新高。与此同时,中信银行资产质量诸多指标向好,不良量率11年来首次“双降”。

  “展望未来,尽管拾级而上已成定局,我们更要眼睛向上,早日重回股份制银行竞争前列,早日成为集团战略提出的一流科技型银行。”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在日前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方合英说,他在2019年上任之初就提出“谋远”“谋好”“谋快”并举,在追求较快发展的同时,要实现有质量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在“谋快”方面,中信银行利润增长快,非息收入增长好。数据显示,2021年,中信银行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556.41亿元,同比增长13.60%。实现非利息净收入566.61亿元,同比增长28.15%;非息净收入占比提升5个百分点。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A)为0.7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AE)为10.73%,分别上升0.03和0.62个百分点。

  在“谋好”方面,中信银行资产质量实质性好转,收入结构进一步改善,资产结构大幅优化。

  以资产质量为例,2021年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74.59亿元,不良贷款率1.39%,不良贷款量率实现逐季“双降”,资产质量持续向好。拨备覆盖率上升8.39个百分点至180.07%,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三年前我们提出打造‘控风险有效、促发展有力’的风控体系,几年来一手建体系,一手‘控新清旧’狠抓资产质量,去年资产质量迎来‘转折点’,不良量率11年来首次‘双降’,资产质量的诸多指标全面向好,很多指标创近年最好。”方合英说,中信银行风控体系日臻完善,建立了覆盖全机构、全客户、全产品、全流程的统一授信体系,建立了专职审批人制,实施行业研究、授信政策、审批标准、营销指引、资源配置的“五策合一”;资产结构持续优化,中信银行的个贷与对公贷款规模相当,而且对公贷款向好行业、好区域集中;投资类资产安全性、流动性高;“历史包袱”基本卸下,大额问题资产得到有效处置,表外风险资产计提了较充足的拨备。

  在“谋远”方面,中信银行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各板块组织架构变革稳步启动,在新三年规划基础上,制定了“342强核行动方案”,全面开启以构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能力为主线的新一轮发展。

  数据显示,“强核行动”初见成效。2021年,中信银行包括理财、代销和托管收入在内的大财富管理收入同比增长56.2%,财富管理规模达3.66万亿元;资产管理规模达1.40万亿元,同比增长25.4%;综合融资规模11.5万亿元,增长12.5%,其中理财、债券承销等非传统综合融资规模2.2万亿元,增长23.7%。

  以财富管理为牵引,中信银行也在大力推进“新零售”转型。数据显示,2021年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实现营业净收入801.73亿元,较上年增长3.54%,占该行营业净收入的41.89%。方合英表示,“新零售”的新架构和打法基本形成,下一步中信银行的目标是零售营收贡献要超过50%。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中信银行专门成立了数字化转型办公室,强化数字化转型的支柱作用,加快建设“一流的科技型股份制银行”。方合英说,中信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正进入产能释放期,这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化转型的跨越,不全在于信息披露中科技投入的连年大幅增长,不全在于科技人员两年翻两番,也不全在于一大批数字化项目带来的业务增长,而是中信银行正在全行的前中后台培养起一种数字化的思维和意识、一种数字化的能力和一批既精通技术又熟悉业务的复合型专家。“这背后是中信银行在2019年就把数字化转型上升为全行战略级任务,实施了覆盖从经营管理到前中后台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清理历史“包袱” 释放“青绿”优势

清理历史“包袱” 释放“青绿”优势

抓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契机,三江集团逐渐走出了一条构建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的革新之路。

·陕西国资超额完成三年行动年度目标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