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喜马拉雅更新港股招股书 2021财年营收同比增长43.7%
IPO募资将加码内容生态和科研技术投入
2022-03-29 记者 李静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网

  3月29日,喜马拉雅在港交所更新招股书。高盛、摩根士丹利和中金为联席保荐人,腾讯、阅文、百度、小米、好未来、索尼音乐为战略投资者。主要财务投资者包括美国泛大西洋投资集团、挚信资本、高盛、兴旺投资、创世伙伴资本等。

  就在近日,于2021年9月13日递交港股招股书的喜马拉雅届满6个月,招股书进入失效状态。这种失效是上市规则规定的审计数字过期。此次更新是按照联交所上市规则要求更新数据和资料。

  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2019年-202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6.8亿元,40.5亿元和58.6亿元。2021年财年,喜马拉雅总营收同比增长43.7%,业绩呈稳健增长态势。全场景平均月活跃用户达2.68亿,同比增长24.4%。2021年,喜马拉雅的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0.27亿元,同比增长64.6%占同期总收入的17.5%,技术和研发人员占比近40%。

  据招股书披露,喜马拉雅此次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继续扩大和提升所提供的内容并赋能内容创作者,并提升下一代技术、AI和大数据能力以进一步提高营运效率等。

  目前,喜马拉雅已拥有多元化变现渠道,付费订阅、广告、直播成为平台变现的三大支柱。内容生态健康持续发展,逐步形成以内容生产、主播孵化、内容分发为主的音频生态圈,全链条生态布局正在形成。

  据灼识咨询数据,就2021年的平均MAU、总移动收听时间和总收入而言,喜马拉雅是中国领先的在线音频平台。《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喜马拉雅的用户渗透率达到67.1%,牢牢占据着在线音频行业第一梯队的地位,持续引领着“耳朵经济”蓬勃发展。

  招股书显示,2021年,喜马拉雅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为2.68亿,同比增长24.4%,其中移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达1.16亿。移动端用户日均收听时长为144分钟,总收听内容时长达17441亿分钟,在全行业中收听时长占比达68%。

  据招股书披露,喜马拉雅的付费用户及付费率均逐年递增。2021年,付费会员数量1440万,同比增长52%,移动端用户付费率提高至12.9%。

  此外,喜马拉雅通过布局智能家居、智能音箱和车联网,拓展出丰富、便利的终端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平台内容渗透和用户粘性。数据显示,喜马拉雅与阿里、小米、百度、腾讯、华为、美的等头部企业达成合作,93%以上的智能音箱都接入了喜马拉雅的内容。在车载智能终端部分,与特斯拉、保时捷、捷豹路虎、宝马、奥迪等超过95%的汽车企业进行深入合作,TOP30的汽车品牌均已接入喜马拉雅的音频服务。

  招股书显示,2021年,喜马拉雅物联网及其他开放平台月活用户已达1.52亿,同比增长35%。其中,车载智能终端和家用智能终端月活跃用户为0.49亿。

  在线音频行业中,内容生态和用户数量是支撑企业发展的基础,喜马拉雅也不例外。围绕音频和内容,喜马拉雅连接上下游产业,正在构建一个超级音频内容生态圈。目前,喜马拉雅内容生态包括有声读物、泛娱乐音频、播客、知识分享和音频直播等内容。喜马拉雅通过“PGC+PUGC+UGC”战略,创造出一个“声意盎然”的“声音宇宙”,实现了音频内容的全方位覆盖。

  招股书显示,2021年,内容创作者数量超1351万。喜马拉雅生产的音频总体数量为3.4亿,有声书音频数量为490万,涵盖100多种类型的广泛音频内容,包括教育培训、历史人文、亲子关系、商业及娱乐等。2021年,喜马拉雅获得内容版权数量增长至57184个。UGC同样是维持喜马拉雅多元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UGC内容在2021年整个平台收听时长中占了45.3%。

  目前,喜马拉雅变现模式多元化,具有较强稳定性。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通过付费订阅、广告、直播等多元变现渠道找到了商业化的独特通路,打造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2021年,喜马拉雅总营收增至人民币58.6亿元。其中,订阅收入为29.9亿元,同比增长49.0%;广告收入为14.9亿元,同比增长38.8%;直播收入为10亿元,同比增长39.6%。付费订阅、广告、直播成为平台变现的三大支柱。

  值得关注的是,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一直保持高毛利且毛利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毛利率从2019年的44.5%上升到2021年的54.0%,具有很强的成长潜力。喜马拉雅毛利率在内容平台里处于领先且仍呈稳步上升趋势,随着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规模效应将带来可期的利润。(完)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定制”“洗白”一条龙 电信网络诈骗呈产业化

“定制”“洗白”一条龙 电信网络诈骗呈产业化

量身定制非法APP、买卖银行卡和电话卡、洗钱等一系列非法交易滋生出黑金产业。

·花样翻新 类型不下50种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仍需加力

清理历史“包袱” 释放“青绿”优势

清理历史“包袱” 释放“青绿”优势

抓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契机,三江集团逐渐走出了一条构建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的革新之路。

·陕西国资超额完成三年行动年度目标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