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公共监控视频也不能随意公开
2022-01-25 作者:史洪举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有网友爆料称,在B站存在不少疑似破解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摄像头后获得的监控视频,引发关注。对此,B站于1月17日告称:疑似有人使用非法手段破解摄像头,上传视频监控画面至B站;我们第一时间组织排查,下架了相关内容。B站同时对上传相关内容的账号进行了封禁,并将账号信息报备给了主管部门。后续调查正在进行中。

  没有做什么违法之事,更不是犯罪分子,却像通缉犯那样,含有个人肖像、隐私的视频被散播到网络上供他人“围观”,受害人可算是躺着也中枪。此类事件则暴露出,在监控无处不在的“摄像头时代”,如果管理不严格、追责不严厉,公共监控很可能成为泄露个人隐私的“黑洞”。

  毋庸置疑,日益增多的公共监控能够有效震慑不法分子,降低破案难度,提升公众安全感。但近年来,公共监控信息被泄露、散播的事件时有发生,处于公共场所的人们成为被随意偷窥的“透明人”。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人们处于公共场所,但不意味着公共监控摄录的个人信息可以被随意窥探、散播。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即,只有在取得个人同意,为履行法定职责或者法定义务所需,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紧急情况下为保护自然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所需等情形的,方可处理个人信息。如为通缉犯罪嫌疑人、查找走失人员和丢失物品的,方可通过相应程序查看公共监控视频。其他情形下,无论是公共监控的所有者或其他人,均无权随意散布、传播个人信息。

  一旦这些个人信息被窃取、泄露、散布的话,被害人将被众多不特定网友围观和评论,可能生活安宁被打破、精神遭遇摧残。特别是,一些人在公共场所可能穿着打扮随意甚至有不雅观动作,更容易遭到网友嘲笑和戏谑。且这些个人信息一旦泄露、传播,将无法彻底删除、屏蔽,即被害人将持久处于“裸奔”状态。

  保护“摄像头时代”的个人隐私和信息权是不可忽视的议题。无论是互联网平台还是监管部门,都应牢固树立信息保护意识,坚守安全底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欠薪难题需强力纠治 管理机制应巩固完善

欠薪难题需强力纠治 管理机制应巩固完善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新老问题叠加导致以建筑领域为代表的农民工欠薪情况仍然不少,一些地区出现案件数量反弹。

·不符合条件也能取公积金?

将“绿色、科技、智慧”进行到底

将“绿色、科技、智慧”进行到底

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全部场馆100%绿色供电,我国首条雪车雪橇赛道,世界上首次5G技术打造超高清直播演播室……一个又一个的“首个”“首次”,彰显了北京冬奥会绿色、科技、智慧的底色。

·中投公司发挥金融优势 促静宁苹果产业“红起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