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迎双庆 促发展”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展示暨教育公益行动启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举行。专家学者、社会公益组织、企业代表等参会,共同分享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深入探讨高校与企业协同推动乡村振兴的策略、路径和方法。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高校肩负着重要责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斯阳指出,华东师范大学长期热心和支持乡村建设,为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多维探索,以“一核多维共建”构筑“幸福之花+”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工程。学校在云南昆明,贵州贵阳,江西上饶、弋阳,海南乐东、澄迈等地区打造华东师大系列附属学校,同时,面向云南、贵州、四川、新疆等中西部地区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重点帮扶项目。
上海市民政局职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处处长张静对华东师范大学在乡村振兴领域所做的贡献,以及以“公益育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指出,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公益项目在上海“公益之城”建设中起到示范作用。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各机构、企业、高校间能够加强联系、共享资源、凝成合力,促进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到高校助力乡村发展的队伍中。
据了解,华东师范大学师生研究团队深入“三区三州”地区,形成多份调研和咨询报告支持政府政策制定,结合线上线下各类培训模式,2012年至今培训了中西部地区教师70万人。
在华东师大定点帮扶的云南寻甸的实践中,学校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的教师进行大规模在线培训”创新了以“混合研修、多元活动、引领示范、协同教研”为核心的特色研修模式,和“企业出资、政府组织、高校智力投入、中小学提供实践基地”的“CGUS”路径。“寻甸红色旅游驱动乡村发展”则致力于打造“一心一核、三区三线”的红色旅游空间布局,培育乡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同时,学校启动实施“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验项目”培育计划,进一步发挥学校教育优势、智力优势、学科优势,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主题研讨
在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围绕高校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力量如何参与高校行动的话题,在音体美教育、乡村教师培育、学生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讨论。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提出,高校专家学生、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支持乡村振兴构建了优良的公益生态圈。飞马旅集团总裁、爱飞翔·乡村教育项目发起人之一钱倩介绍了“爱飞翔”缘起的故事,提出了支持乡村振兴需要开放式的共同参与,形成“人人公益”。菁英教育集团校长叶迪提出,通过社会力量支持让更多乡村教师参与培训项目之中,将大爱传播。绿地教育集团投资部总经理吴立波提出,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的合作来培养人才更好地发挥双方的优势,助力乡村振兴。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副秘书长谢鹏表示,社会基金会与高校在课程共建、音体美方面加强合作会有更好的成效。上海国际信托、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博世中国慈善中心等社会组织代表出席了讨论。
会上举行了公益行动队伍授旗启动仪式,来自学校教育学部、经管学部、社会发展学院、数学教育学院、大夏书院的五支实践队伍正式启动,他们将在暑期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在乡村振兴增添更多华东师大力量。

授旗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