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家老国企的大国桥梁梦
2018-12-03 作者: 记者 毛振华/天津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在近日BBC(英国广播公司)播出的电视节目《难以想象的中国工程》中,中国桥梁的建造奇迹让英国记者瞪大了眼睛。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世界排名前10位的跨海长桥中,中国有6座;世界排名前10位的斜拉桥,中国有7座;世界排名前10位的悬索桥,中国有6座;每年世界上建成的大跨度桥梁中,一半在中国……中国桥梁,已成为大国工程的名片,代表着中国工程技术的最高水平。

  作为中国建筑集团旗下骨干企业,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下称“中建六局”)正是这些大国工程的建设者之一。从横跨张家界大峡谷的玻璃桥,到挺进深海的世界最长连岛高速宁波舟山港主通道;从“十跨长江”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到跨越海外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建六局续写着中国桥梁建造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白浪河大桥上的摩天轮。资料照片

  “建桥高手”如何炼成

  由中建六局参建的宁波舟山港主通道,如今正处于紧张的建设中,总重达1300吨的南通航孔桥主墩钢套箱完成混凝土封底操作,既是该桥建设关键节点,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宁波舟山港主通道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中部,连接富翅岛、舟山本岛、长白岛、岱山岛、鱼山岛五座岛屿,全长36.777公里,计划于2021年全线建成。建成后将同甬舟高速相连接,使舟山连岛工程总建设里程达到86.68公里,跨越8个岛屿,拥有10座大桥,成为世界最长的连岛高速公路和世界规模最大的跨海桥梁群。

  中建六局具体承建的第DSSSG02标段堪称全线最复杂标段。拥有世界跨海大桥中整根卷制、打设最长钢管桩,中国海上装配式程度最高,中建海上最重钢套箱、最重承台、最大跨径斜拉桥等多项“之最”。项目海上施工钢管桩用量达1384根,钢管桩最大直径2米,最大桩长109米,最大桩重125吨,刷新了世界跨海大桥钢管桩长度纪录。

  封底前夕,时间紧迫,项目部连轴加班讨论技术及施工细节,时常是星辰为伴。项目施工地接近东海深海,尽管距离舟山岸边并不算太远,但为了节省时间,项目党支部书记赵磊几乎天天在海上吃住,和工人们一起打地铺和衣而眠;项目经理曹海清的下班时间几乎总是在后半夜……

  2018年10月26日,钢套箱封底混凝土施工顺利完成。整个封底过程中,26个布料点、2艘大型搅拌船、40余名工人协同作业。成功封底后,施工环境从有水施工向无水施工转变,建设效率大幅提高,翻开了项目建设崭新的一页。

  舟山港主通道是中建六局新时期桥梁建设实力的缩影。中建六局副总经理黄克起回忆,自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组建,中建六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涉足桥梁建设领域。2001年,中建六局以BT模式(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承接吉林江湾大桥,这是中国建筑首个桥梁BT项目。2005年,中建六局开启基础设施转型之路,并将桥梁作为转型的突破口和发展方向。随着松原城区第二松花江大桥斩获中国建筑第一个主河流域鲁班奖,中建六局在桥梁建筑行业声名鹊起。

  “业界有句老话,只有在长江上建过桥,才敢说自己是建桥的。”黄克起颇为感慨,中建六局不仅在长江上建起了位于重庆江津的鼎山长江大桥,而且这座桥再次捧回了鲁班奖。鼎山长江大桥的成功使得中建六局又斩获了同在江津的几江长江大桥,把中国建筑的架桥跨度推到了600米。中建六局逐步跻身中国顶尖桥梁建设“高手”之列。

  中建六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爱民说,中建六局桥梁业务的迅速崛起,与集团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营造与桥梁业务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政策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大提高了桥梁专业水平和运行效率。

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资料照片

  创新是锻造奇迹根基

  山无径迹,泽无桥梁,不相往来。桥梁是交通发展的筋脉,承载着文明融合、经济发展、社会昌盛的重任,是沟通与交流的重要纽带。发展到今天,除了肩负交通功能,一些更具奇思妙想的桥梁横空出世,在不断丰富着桥梁内涵的同时,也让社会更加多姿多彩。

  横架在张家界高空峡谷上的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就是这样一个惊艳的存在。这座由中建六局承建的玻璃桥,是世界首座悬索式高山峡谷玻璃桥,曾被美国CNN评为全球11座新建最壮观大桥之一,2018年获得世界桥梁最高荣誉“亚瑟·海顿奖”。它全长430余米,距谷底约300米。其悬空万丈的“天空之镜”既视感,成为最吸引人的地方。

  “张家界大峡谷有世界上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有良好的蹦极运动条件,在这里肯定能创造世界第一!”被称为“世界蹦极之父”的以色列人哈克特在参观了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蹦极台的架设点后激动地说。

  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的主缆造型优美,远处看犹如一只振翅欲飞的蝴蝶。这座大桥由上海世博会以色列馆设计师渡堂海设计。不过,由于沟大谷深,岗峦起伏,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相当大。最终,挑起建设大梁的是中建六局一群平均年龄仅28岁的小伙子。

  马亮是项目副总工程师,主抓这座备受瞩目的玻璃桥项目技术工作时只有26岁。担当大任之初,为攻克空间索面地锚式悬索桥主缆线形调整难题,马亮带领技术团队持续攻关,在方案上大胆创新。通过新方案的实施,很好地完成了大桥主缆线形的控制,同时完美呈现了建筑景观设计的理念,效果令人惊叹。

  郭坤是玻璃桥项目的执行经理,1983年出生的他已然是这个项目团队的“老大哥”。“遇到什么事别怕,遇到什么问题就想办法解决。”他常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每天无论多忙都要到桥上至少走上一圈,帮助解决工作中实际遇到的难题。

  如今,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不仅成为世界第一“制造机”,而且为国内同类桥梁施工建设提供了样例借鉴。回望建设中的点点滴滴,马亮感触颇深:“从天津永定新河大桥,到重庆鼎山长江大桥、重庆几江长江大桥,再到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我切身体会到了中国桥梁建造实力的突飞猛进,我为自己是一个架桥人而骄傲。”

  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有位于山东潍坊白浪河上的世界首个无轴式轮桥合一摩天轮。摩天轮高度达到145米,比世界著名的伦敦眼还要高出10米,而轮盘的直径达125米。

  在渤海入海口建造一座如此之大的无轴摩天轮,地基软、风力大、海水腐蚀性高,建设困难可想而知。桩基施工不久,中建六局项目团队就遇到了难题。因为地质特殊,土质遇水成沙流动性极大,打桩时间被拖慢,严重影响工期。项目经理孙旭平得知消息后,带着施工团队现场办公,经过反复研究,决定采用反循环进行施工作业。不过,当地历史上从来没有使用过反循环钻机成孔的做法,这一大胆设想让设计院、施工队和监理都直摇头。迎难而上,在施工团队的不懈努力下,项目最终成功使用反循环钻孔,提前两个月完成404根桩基施工。

  从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到白浪河上摩天轮,创新是中建六局之所以能锻造出奇迹的根基。张爱民说,创新助力下,中建六局累计承揽桥梁230多座,总里程达300多公里,所建桥梁横跨长江、黄河等七大水系,这些年还陆续实现了世界最大无轴式摩天轮大桥、世界最重转体斜拉桥、世界最大倾角V型墩连续梁桥、世界跨度最大自锚式空间索面钢混组合梁悬索桥这四大桥梁结构类型的全覆盖,诠释着中建六局顶尖的建造技艺。

哈大客专线沈北特大桥。资料照片

  “走出去”展现新舞姿

  在国内大展拳脚的同时,中建六局也在“一带一路”的宽广大舞台展现着新舞姿。

  文莱地处加里曼丹岛西北部,郑和下西洋时曾访问该国。如今,在文莱湾畔,一座跨越该国东西两大国土的跨海大桥正在紧张施工,其中CC4标段由中建六局承建。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下,这个文莱历史上最大的超级工程让两个古老的国度再度携手,成为新时期中文友谊又一个新高地。

  文莱国土面积只有不到6000平方公里,全国划分为四个行政区。淡布隆区游离于本土之外,在陆上被马来西亚分开,在海上被文莱湾相隔。罗伊斯是项目部在当地聘用的一名人力资源经理,家住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如果要驱车去位于淡布隆区的项目驻地上班,他每天往返路上要花费四个小时,中途还要绕道邻国马来西亚,四度出入海关,行程之繁琐由此可见。

  2012年,文莱苏丹提出打通第二条陆上大通道的设想,宣布将建设一条连接文莱本土和淡布隆区的跨海大桥。2015年8月,中建六局在与多家国际知名承包商的激烈竞争中胜出,夺得淡布隆跨海大桥CC4标段的施工权,成为中国建筑首个国际公开招标的特大基础设施现汇项目。淡布隆跨海大桥跨越文莱湾,将文莱本土与淡布隆区从海上连成一体,车程也将由原来的两小时缩短至15分钟左右。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拟建的加里曼丹岛国际环岛高速重要一环,这条高速串联起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对于促进三国间的互联、互通、互惠将发挥重要作用。

  淡布隆跨海大桥全长30公里,中建六局承建的CC4标段全长11.8公里,其中包括约11.6公里长的全预制结构高架桥,穿越未经人类开发的热带原始雨林。与传统桥梁施工方法相比,全预制拼装施工更加节能环保。后方“造积木”,前方“搭积木”,把施工现场搬到工厂车间,不仅释放了现场场地,而且极大地减少了粉尘、泥浆等建筑垃圾对原始森林环境的影响。

  为了更加科学高效地组织施工,项目部将全线划分为三个工区同时进行作业,P269和P739工区条件最为艰苦。P269工区位于文莱湾和原始雨林交界处,冒着气泡的沼泽地无法落脚,要修桥必须要修筑钢平台通道。没有物资运输通道,钢平台难以搭建,施工人员想尽一切办法,利用文莱湾海水涨潮的时机,将第一批钢栈道材料用货船运往沼泽地,先搭好一个据点,然后一点一点向前推进,就这样拼出一条通道,随后又开挖了从文莱湾向工区的物资运输航道,清淤长度约2600米,宽度35米,从此物资设备才有了正规的运输途径。

  “这12公里的施工路线,我已经走过了100多遍,施工图上的每一个点都是我的双脚第一次踩到的。”作为最早到达项目的测量员,刘超曾累计徒步达300余公里。为了测量一个点,他和同事们经常要在沼泽地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前行,“丛林里的大蚂蚁咬住就不松口,扯都扯不掉。”

  为了给P269工区航道清淤施工放点,项目部外籍测量员塔里克全副武装,穿着救生衣,举着塔尺,整个身体都泡在水里,一测就是几个小时。他笑着说:“以后走在这条自己参与修建的大桥上,我将无比自豪。”

  淡布隆大桥的建设还带动了一大批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去”。项目所需的50万吨混凝土预制管桩和21万吨预制T梁等预制构件全部在中国生产。项目投入货船、发电机、搅拌站、履带吊、打桩锤等机械设备价值超过1亿元,其中约90%采购自中国。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初次试水,到新时代的再次扬帆,中建六局海外业务的发展见证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张爱民说,“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项目作为中建六局海外业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得益于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惠及沿线国家人民的生动注脚。”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新能源车产能过剩初显 核心技术仍待突破

新能源车产能过剩初显 核心技术仍待突破

记者近期调研发现,这些年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上风生水起,但车企在发展中暴露出补贴依赖症、产能初显过剩、核心技术仍旧缺失等不足。

·报废车黑市猖獗 正规企业生存难

一个混改样本的15年路径探索

一个混改样本的15年路径探索

投产12年来,企业从低迷的焦炭行业中脱颖而出,资产增值20余倍,混改效果突出,在当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云南国资将构建“1+1+X”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