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科技金融如何实现创新聚合?
2017-10-09 作者: 郑渝川 来源: 经济参考网

  《科技金融:驱动国家创新的力量》是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40人论坛资深研究员和常务董事连平,以及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周昆平领衔该行研究团队,深入我国一线城市及杭州、苏州等创新型城市调研,并考察了美国、日本、德国、以色列等创新大国,据此形成了创新型国家的特征和政策经验体系,分析对照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的经验及不足,就结合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政策路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议。

  按照书作者的界定,创新型国家的主要特征是国家整合资源并将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国2006年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并为此编制了中长期规划及具体的分项政策。这些政策总体上有力推进,凸显出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政策配套水平较高,以及政府能力集中等优势,但正如许多经济学家之前曾批评指出的那样,我国的创新之都、创新社会环境、创新效率、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培养、发展、环境等)对照创新大国,还存在显著差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实现这样一个“第一”,就有赖于金融创新,从而为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更高效率的资源支持。从工业革命到后来的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创新领域的成果蜂拥,都离不开相应的科技创新融资机制。书作者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努力促进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相结合,使得两方面的资源高效结合,两方面的制度安排和工具创新密切结合。

  在讨论创新大国实践经验时,书作者有意对照了美国、日本、德国、以色列四国的经验尤其是不同的政策导向。这也充分说明走向创新型国家,实现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应当因地制宜选择政策组合,而不是仅从形式上复制大国经验。美国的风险投资市场和资本市场发达,但要看到,美国政府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尤其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也出台了一揽子的融资支持政策,而美国在尖端科技和前沿科技领域的政府拨款,也长期位居世界首位。日本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建立了政策性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的结合机构,努力打造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在德国,银行主导金融体系,政府则通过具体的政策激励其为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外部融资。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90年代,以色列为了加快发展高科技产业,以政府之力快速孕育了风投市场。

  归结起来,美国等创新大国推动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结合的政策经验,包括完善法律政策,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建立信贷担保制度和信贷市场的融资支撑,鼓励发展风险投资市场,建立多层级的资本市场并优化其运转。事实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深圳等城市的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政策框架,也基本上涵盖了上述内容。

  《科技金融:驱动国家创新的力量》一书给出的驱动国家创新所给出的三方面政策建议中,首先就是让商业银行更好的扮演创新驱动的角色。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关键融资主体,但过去以来,在承担科技创新支持者作用方面,却暴露出权限不足、专业度较差、专才缺乏、协同欠缺等多方面问题,例如近年来杭州、成都、南京等城市涌现的商业银行筹建的专门服务于科技创新的科技支行,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常规性的一般分行,没有独立审批权,不能很好的满足融资支持。这又要归结到商业银行在估值、风险分析方面的专业能力缺失,因为这样,银行就无法很好的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

  书作者建议,商业银行要充分分析科技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融资行为,要摸清不同时期不同规模企业的融资需求及风险,借鉴国外经验积极引进相应的科技创新支持政策,或建立专业分行,或建立准法人制科技银行,或退出分级管理制科技企业信贷专营模式,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根据技术创新风向开展灵活化的融资服务。为了有效管理风险,商业银行应为支持科技创新设计专门的贷款评审指标体系,与其他金融机构共享相关信息以降低风险,建立差异化的贷款风险容忍度和风险补偿机制。

  全书第五章讨论了风险投资体系、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科技担保体系、政府贴息等支持政策体系,投贷联动等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方式,这些都可归于非银行金融资源体系。书作者建议,有关部门应继续致力于改善风险投资体系,推动创业风险投资实现良性化的资本多元化格局。目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已初步形成了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场外交易市场构成的科技含量较高的科技板块,应当创设更多的创投退出渠道,减少相关的信贷风险损失。

  书作者建议,应充分借鉴德国、美国、新加坡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建立更加完善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政策,让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就改善科技融资支持进行更为紧密有效的合作,同时通过财政补贴及信贷风险补偿机制降低运行风险。

  这本书提出的第三方面政策建议,主要是建立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政策分级路径。一是要强化创新投入的规模和质量,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二是要加快促进券商和创投加入进来,成为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结合的参与主体,推进科技创新资产证券化;三是要让贷款、投资、监管、创新园区等服务科技创新的政策发挥协同效应,在平衡风险的前提下,加快推动科技创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老套”骗局何以频频得手?

“老套”骗局何以频频得手?

一些早已被媒体揭露的“老套路”,诈骗分子何以频频得手?

·开学季“杀生”型诈骗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