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务川:在世界的目光中掀开盖头
2017-09-20 作者: 蒲东升 田东 撰写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大娄山东麓,乌江支流洪渡河逶迤而东,襟黔中带渝东,劈山裂土,留下峡谷、岩溶、山地、河谷,在务川这片土地上绘出万千姿态,九天母石、吃新节、龙潭村落……上天把一个民族最精彩的章节藏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从时光深处走来,从雾岚山风中走来,带着岁月的余韵,带着一个民族的风情,务川在世界的目光中掀开盖头……

云上新城 田业/摄

  仡佬之源 丹砂古县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黔渝边沿结合部,是仡佬族的发祥地,世界仡佬文化的中心。千百年来,仡佬先民在这片土地上以采掘丹砂为业,形成了独特的仡佬文化和丹砂文化。素有“仡佬之源、丹砂古县”的美誉。

  考古资料显示,两汉时务川即有朱砂开采。千百年来,仡佬族人以丹为业,因丹而兴,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运用朱砂的民族,早在新旧石器时期就发现和运用了朱砂。

  务川珍藏着代代仡佬人采砂炼丹、淘砂冶汞的记忆,这里有世界上最早的炼丹中心,仡佬祖先在这块远古神奇的土地上开荒辟草,繁衍生息,创造了“占卜”,掌握了蒸馏技术,在务川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丹砂文化。

  务川建县于隋开皇十九年(599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1400余年沧桑变化,从务川到务州到思州到婺川再到务川,县境地名几经变更,直至1987年11月,才正式成立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以仡佬族苗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仡佬族人口占全国仡佬族总人口的44%。

  脱贫攻坚矢志不渝 推动经济跨越发展

  1987年务川自治之初,发展十分滞后,经济基础弱、没有支柱产业,农民基本靠种玉米、水稻等传统农业为主,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县,工业基础弱,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生存条件非常恶劣,部分老百姓还栖身于山野洞穴,县内没有等级公路,泥路通车里程不足600公里;城区面积小,县城仅有1.58平方公里,进城仍不见“城”。照明辐射区域不到全县50%,县城居民饮用水主要靠水井,只有几个单位有“摇把子”电话,大部分农村不通水,不通电,更没有网络。那时的务川,出行难、居住难、入学难、就医难、饮水难、就业难,事事难。

黄都大坪丰收景象 田东/摄

  30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务川全县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加快创新转型、后发赶超,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向前发展,基础建设突飞猛进,支柱产业生机勃发,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旅游发展异军突起,民族文化空前繁荣,科教兴县硕果累累,社会事业欣欣向荣。

  2016年,务川接待游客超过1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从1986年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从5964万元增加到593818万元,增长99.6倍;固定资产投资从417万元增加到601367万元,增长1442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720元增加到24243元,增长31.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64元增加到8257元,增长了33.7倍。

  “一区三园”格局基本形成,建成8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大坪绿智产业园区入驻企业46家,镇南铝工业园区动工建设,规模工业增加值从696万元增加到5.74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强劲起势,获得多张国家级名片。全县贫困人口减少到3.3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7.84%。

  30年来,务川始终把脱贫攻坚当作第一民生工程,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年接着一年抓。尤其注重抓产业结构调整促脱贫,烟、茶、果、蔬、药、畜牧等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农业总产值从1986年的9135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354528万元,烟、茶、果、蔬、药产业分别突破10万亩,山羊存栏42万只,香榧、构树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务川白山羊等3个品牌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草石蚕、务川大树茶等5个产品获得贵州省著名商标。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中国羊产业发展大会、全国构树产业发展推进会,高标准建成中国南方杂交构树组培中心,构树-肉羊生态产业成为全国试点,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

新农村——黄都镇石岗子 简利锋/摄

  由于是贫困县,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水平十分有限,而且深处内陆地区,进出口为零,务川在消费需求能力弱、进出口无拉动作用的情况下,一是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仅在“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达304.6亿元;二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不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三是始终抓住扩大开放这个“关键”。大力实施“开放带动、创新驱动”战略,抢抓全省“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政策机遇,紧紧依托毗邻重庆优势,充分利用上海对口帮扶契机,全面提升“3+3”园区平台承载力和吸引力,加快构筑设施齐全、产业集聚、现代高效的对外开放平台。连续5年在重庆、上海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累计引进企业64家,到位资金285亿元,有力推动了务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务川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近年来,务川以交通畅通工程、安全饮水工程、电讯保障工程、教育均衡工程、卫计提升工程、就业创业工程、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社会兜底保障工程、平安务川创建工程“十大民生工程”为抓手,实现行政村100%通油(砼)路,解决20.6万人安全饮水,供电可靠率达99.5%,建成3G、4G基站551个。始终坚持穷县办大教育理念,新建和改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务川中学、思源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建成投用,成功创建3所省级示范学校。易地新建县人民医院,全省最大县级民营医院昇辉医院建成投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52%,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有效保障。持续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农村危房改造、公(廉)租房、棚户区改造等工程,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6391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065户,完成棚户区改造6867户,群众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紧紧围绕“富、学、乐、美”目标,着力乡村全域旅游打造,扎实推进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路、小康房、小康寨,强力推进“四在农家 美丽乡村”建设,既突出示范点创建,也突出连点成片线上建设,点线面结合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全境域打造。

  活动广场、文化阵地、卫生室、绿化美化亮化建设日新月异,人居环境大为改善,群众学有阵地、乐有场所,务川综合服务功能大大增强,村庄形象得以大幅提升。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0.6%,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率达95%,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提高到98%以上。

  30年来,务川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配套水平大幅提高。岩溪水库、茅天水库等重点骨干水源和小山塘、小农水等农田水利设施全面推进,从人畜饮水靠肩挑背驮到自来水进村入户,安全饮水率达100%;沙坝、石垭子等水电站建成投用,发电量达20.3万千瓦,从照明都要用煤油灯到家用电器全覆盖,供电可靠率达99.5%;全面推进“数字务川”建设,从“通讯基本靠吼”到村村通网络、通电话,县城和乡镇宽带光化率、行政村通宽带率均达100%。

  今日务川,从泥瓦平房到高楼大厦,从小村小寨到美丽乡村,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县城新区不断矗立的高楼和逐步完善的市政设施,让务川人告别了破败、窄小、荒凉的小城,县城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县城人口突破13万人。城在公园中,公园在城中,山旁河畔,绿树成荫,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个显山露水、民族文化浓郁的山水园林城市和中国仡佬文化中心城市正在黔北大地崛起!

  围绕核心目标守底线布局 定位中国仡佬文化中心

  务川城乡面貌发生天翻地覆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扶贫攻坚、加快发展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务川县委书记杨游明说,务川发展将紧紧围绕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的核心目标,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按照“脱贫精准化、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文旅产业化”五大战略布局,加快创新转型、加快后发赶超,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攻坚,下决心解决水、电、路、讯、网等基本生活设施条件;下大力解决住房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社会保障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下狠劲加快推进构树-肉羊为主导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接二连三”发展,下猛药加快推动镇南氧化铝工业园、大坪轻工业产业园、涪洋现代物流园为主的新型工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文化和资源的优势,立足“黔渝人文旅游新区、中国仡佬文化中心”发展定位,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着力打造“仡佬之源·乐活务川”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努力把务川建成国内新的旅游目的地,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智能化或破解共享单车治理之困

智能化或破解共享单车治理之困

,“限令”可以控制总量,而要解开违规停放的“结”,仍需疏堵并重。智能化手段的运用与线下运维能力的加强,或许可以缓解“乱象”。

·新消费崛起 传统零售不“进化”即出局

“老套”骗局何以频频得手?

“老套”骗局何以频频得手?

一些早已被媒体揭露的“老套路”,诈骗分子何以频频得手?

·开学季“杀生”型诈骗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