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世界经济将持续受到哪些不可控因素影响?
2017-09-15 作者: 郑渝川 来源: 经济参考网

  皮帕·马尔姆格林曾任美国总统顾问,现为信孚银行首席货币战略家、瑞士联合银行全球战略副主席及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的咨询委员会成员。马尔姆格林所著的这本《信号:社会契约与地缘政治如何影响世界经济》,核心观点在于质疑“大政府”、政府干预的存在意义,指出近代以来所建构的政府管理经济的模式存在问题,并且,基于这种模式的各个国家和地区所构成的国际社会,如今越来越频繁的面临经济、政治、地缘关系等多方面的失控风险,认为只有重新回到鼓励企业和个人创新的轨道,才能尽可能避免最坏情况的发生。

  这本书涵盖的内容极其丰富,话题与话题之间的切换又很快。书作者从快时尚潮流、奢侈品与时尚产品在经济萧条期的依旧火爆说起,列举了多项被人们忽视的经济信号。在她看来,市场经济天然会形成信心与恐惧所构成的动态均衡,有时的努力失败,会有助于再次启程,而损失本身也是推动出现创新和创造性毁灭的重要前提。

  世界经济发出大量信号,信号与信号之间出现相互矛盾之处,并不令人奇怪,这完全可以理解为包含信心的信号,或恐惧主导的信号,只有审慎客观的看待并进行深入思考,才能有效积极的把握风险与挑战——按照马尔姆格林的观点,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国,对于电脑、数字、运算规则和数学模型的信任超过了对于人性、定性输入和主观判断的信任,这就使得金融机构、实体经济机构及政府的行为出现偏差,常常导致忽略信号的荒谬情形出现。尤其是美国政府、财政部、美联储等掌握着美国甚至世界经济大权的机构,已经长时间违背经济规律、无视经济信号尤其是警示信号,从而导致了经济体系、金融结构的巨大不稳定,甚至会引发政治秩序的不稳定。

  《信号:社会契约与地缘政治如何影响世界经济》回顾了启蒙运动时期的“社会契约”概念,指出最近十几年来,全球经济的糟糕状况,例如债台高筑、货币剧烈贬值、公共福利严重缩水等,已经引发了相当部分地区“社会契约的崩溃”。书中的这种说法,某种程度上是有道理的。即如退休金制度,这项制度的推行是促成劳动者阶层的稳定,但其前提是预设大多数人会在55岁或60岁退休,然后在65岁去世;而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了75岁,这就使得退休金体系的运转已经面临严重危机——问题是,如果单方面延长退休年龄,就等于单方违背相关的社会契约。

  “社会契约”危机的另一项突出表现在于,许多国家的债务问题严重,为了避免引发根本性的财政危机,改革者只能选择迫使纳税人上缴占自己收入更大比例的税款,或是威胁继续降低公共福利,这都被认为是对于公众的背叛。相对和缓的背约行为,是通货膨胀,也就是让公众不知情的情况下,用美其名曰量化宽松等方式让后者来承担经济损失。马尔姆格林指出,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致力于推进的量化宽松,事实上还构成了对于中国等债权国的侵害,必然使得双边关系的基础受到侵蚀。

  概括起来,“社会契约”危机指的是由于二战后,美国等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政策的失当,让政策“试错”的代价和经济繁荣的成本,都转嫁给了大众,而这被认为是对于社会契约责任的背叛,已经使得相当多数人对于政府权威和能力产生了不信任感。实际上,特朗普的当选,就是美国国内上述不信任感汇集的产物。

  如前述,美国官方通过量化宽松等政策,让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的压力输出到了海外,而这成为诱发地缘政治危机的重要推手。书作者并不讳言,而今的中美关系、俄美关系、美欧关系甚至美日关系等重要的大国关系、地区关系都面临着诸多不稳定因素。最突出的风险在于,“美国和中国一样,都通过在本地区投入越来越多的军事资产而对未来进行准备,包括舰艇、航空母舰、基站、通信、网络能力以及与地区盟友深化关系等”,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计划获得了区域内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这也让美国方面感到担心,印度、日本的加入角逐增加而不是减少了相关风险。

  《信号:社会契约与地缘政治如何影响世界经济》书中还深入分析了美国、欧盟、俄罗斯、中东等区域的权力主体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联与矛盾关系。美俄关系、俄欧关系究竟将走向何处,未来将释放出怎样的信号并影响世界经济,这是目前让诸多研究机构和专家感到犯愁的难题,这其中涉及到石油、北极开发、欧洲及中东地区的势力范围划分等多方面棘手问题,以及俄罗斯成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抑制油价战略受害者的报复行为。书作者坦言,世界经济将持续受到这方面无法预料的危机的长期影响。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新消费崛起 传统零售不“进化”即出局

新消费崛起 传统零售不“进化”即出局

多元、品质、体验和享受越来越成为经营者在业态布局考量中的关键词,传统零售理念不转变即出局。

·金融骗局“生活化”更具诱惑力欺骗性

“老套”骗局何以频频得手?

“老套”骗局何以频频得手?

一些早已被媒体揭露的“老套路”,诈骗分子何以频频得手?

·开学季“杀生”型诈骗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