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华信董事会主席叶简明被授予京畿大学名誉政治学博士学位,以下为叶简明在典礼上的致辞原文。
尊敬的金仁圭校长,
各位教授、各位同学,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金仁圭校长为我颁发京畿大学名誉政治学博士学位,我深感荣幸。这是对我及中国华信的同事们多年来求学问道、格博致胜,以企业文化创新推动事业发展、以大善之心献力国家和地区和平安宁的褒奖与肯定。在此,请允许我向尊敬的校长先生,向尊敬的诸位校董和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中韩两国友好交往、相扶相济的传统由来已久,其间固然有过低谷与困厄,但人文相亲、和合共生始终是关系的主流。德教相濡,追求至善,这是东北亚乃至世界文明的基石,也是我们为化解地区和全球文明冲突的智慧源头。多年已来,我一直认为,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团体、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人,都必须要有鲜明的文化方向,系统的价值体系,具体的着力落点。有识于此,我们中国华信,把“由力而起,由善而达”作为事业发展的根本理念,把国家情怀的践行者,人民福祉的创造者,企业体制创新的探索者,民间外交的友好使者担于一肩。这与京畿大学的校训“真、诚、爱”,颇有相同相通之处。无论真、诚还是爱,说到底就是至善。何谓至善?于大学则为追寻真理,于民族则为自强不息,于企业则为利用厚生,于个人则为澄明精一。中国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说过,“心即理”、“人人皆可成凡圣”。我的体会是,人人或可为天地补缺。其实就是要在构建大善社会的框架内,激励每一个人秉持善念,积小善为大善,盼大同之有期。也正是基于此,我发愿 “先成就别人,再成就自己”,致力于打造“有组织的共同经济体”, 进而“合众人之愿成社会之公”。这其实便是中国华信的“企业之道”和“文化之道”。
国家有边界,真理无国界。京畿大学创办迄今,秉承为实现国家发展和人类共同繁荣培养优秀人才的理念,为推动全球和平、和解与发展、创新做出了弥足珍贵的贡献。中韩两国知识分子向来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抱负和传统,京畿大学怀抱高贵理想,关照现实,改造社会,推动一点一滴的文明进步,这才是永远的“大学之大”。对追寻真理、求索知识的精神坚守,比什么都珍贵。德国美学家莱辛曾经说过,“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我今日受此荣勋,唯有永续“为天地补缺”之愿,为求索真理的事业多做贡献,才无愧这莫大荣光。
感谢出席今天典礼的中国驻首尔的外交官们,感谢中国华信的同事们---一起见证这光荣的时刻。也感谢专程从上海赶来观礼的我的夫人和孩子们。我愿在此与我的家人分享这荣耀。
最后,我还要专门向出席今天典礼的两位特别贵宾致敬:中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韩方明博士和韩国佛教太古宗总务院长岛山大和尚。韩博士和岛山大和尚是中韩友好事业的积极推动者,是中韩文化交流的突出贡献者。他们的出席是我极大的荣幸。我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