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场 >> 正文

股东争执不影响经营 重组合并别回避减产
2016-07-29 作者: 张健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业绩是企业发展“硬道理” 股东争执不能影响经营

  近日,在上海家化的新品发布会上,旗下高夫、佰草集、六神、启初、家安等品牌同时发布了新品。上海家化董事长谢文坚表示,去年承诺的一年两次新品发布将减为每年一次。他还否认了外界质疑上海家化缺乏创新成果的说法,并称,“家化的新品上市数量预计较去年将继续增长超过25%”。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家化的新产品上市约539项,新产品贡献了总收入的约9.3%。不过,上海家化确实正面临着增长压力。谢文坚去年曾公开披露,到2018年,上海家化将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跻身中国化妆品市场份额前五位。而201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46亿元,2016年一季度,公司实现了15.41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减少3.37%。

  上海家化曾经因股权问题导致原来董事会和高管的激烈冲突,后来以大股东胜出而结束。不过,对于这样一个有历史、有品牌、有产品的企业,股权之争之后的路如何走,依然令人关注。特别是企业原有领导班子的影响力相当大,知名度也比较高,对企业持续稳定经营冲击不可避免。由此联想到近期出现的万宝之争,以及其他有可能出现的股权之争,会不会冲击到企业未来经营和效益,才是市场和投资人更应该关心的问题。我们不愿意看到,企业股权之争导致人心大乱、影响企业经营;更不愿意看到,由于股权之争和决策权易手导致企业经营一泻千里甚至到崩溃的边缘。其实,每个投资人都不想让企业在自己手中变坏,但是,由于变动剧烈,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市场资源和企业文化难免造成负面波动,如何避免这种波动才是投资者、特别是想当大股东的投资人应该未雨绸缪的。

  钢铁业减产能任重道远 “瘦身”或能实现高效重组

  近日,正在筹划重组的两大钢铁巨无霸持续推进“瘦身”行动。继宝钢宣布920万吨的去产能方案之后,武钢宣布,上半年经过大幅度减员,已经实现盈利。据悉,上半年武钢清退各类劳务人员3100人。管理人员从833人减至346人,其中领导人员精减比例达27.8%。分析人士认为,宝钢和武钢的持续“瘦身”意在为双方即将到来的重组铺路,未来重组方案出台后,“瘦身”行动还会继续推进。在大幅度的减员努力下,“亏损大户”武钢集团业绩有所好转,根据武钢集团官微公布的消息,上半年公司实现利润7.03亿元,超额完成预算进度。此前在2015年,武钢股份巨亏75.15亿元,名列上市公司“亏损王”。而另一方面,宝钢也在近日公布了大幅度的去产能计划。宝钢近日在官网公布,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企业转型发展,决定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压减钢铁过剩产能920万吨,这也是国资委下属钢铁央企公布的首个大规模去产能方案。

  武钢宝钢的重组堪称资本市场大事。有人把此事与南北车相提并论,也对也不对。就规模而言,两大钢铁企业重组规模堪称伯仲,此论没有错;但就产业内涵看,差距就十分明显和突出了:钢铁业是产能过剩的重灾区,不管怎么重组和优化,削减产能是必不可少的,由此产生的产值下降、裁撤冗员和规模萎缩,也势在必然。而南北车生产的高铁机车等产品,属于蒸蒸日上的“朝阳产业”。还要清醒地看到,近期多家钢铁企业实现扭亏为盈,并不是真的有根本性好转,而仅仅是近期钢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升,整个行业产能过剩、市场萎缩的局面并没有改变。所以,宝钢武钢的合并,虽然有多种积极效应,但面对必须解决的严峻问题,就是如何在重组过程中大刀阔斧地削减产能。

  实业翘楚“明星”太累 格力何须事必“董”亲

  在两年内涉猎近十个领域后,格力掌门人董明珠终于高调宣布了格力的多元化时代来临,格力多元化战略首度站到了台前。除了近日站在舆论浪尖的手机和新能源汽车,董明珠透露格力还将跨入多个领域。“格力电器已经是跨界了,而且我们跨界之大会让人惊讶。”在7月23日举行的“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始终没有忘记拿着她的格力手机,高调为自己产品站台,并首度揭开格力的多元化战略的内幕。格力手机自上市以来一直饱受争议,而销量更是颇为神秘。对于销量问题,董明珠回应称,“我们的目标是每天十万台。”面对董明珠,谈及手机,大家自然不会放过雷军。董明珠还不忘调侃一把雷军的小米手机:“大家不用小米不是因为价格贵,而是因为小米质量不行。”

  董明珠其实是懂明星:现在企业家中最有明星范儿的,大概非董大姐莫属。亲自给本企业产品代言,亲自在各种重大场合为企业站台,亲自出马为企业和产品声誉舌战竞争对手,让公众和媒体多次见识了董明珠的“光辉形象”,在中国产业圈,还有第二个人能和董大姐比肩吗?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董明珠执着发展实业,执着打造“中国制造”,在企业界也不多见;就成果而言,把格力打造成业界的翘楚,董明珠功不可没。但从另一面讲,企业越做越大,是不是事无巨细都应该“一把手”出面呢?企业面临的事越来越多,董大姐再有精力,恐怕也难以全部承担吧?即使是诸葛亮再现,也需要改变一下领导方式,事必躬亲、连打50军棍这类小事都要由丞相过问,就没有必要了。

  超千家中报业绩预增 做投资还需仔细分析

  最近,随着中报的逐渐披露,中报行情已悄然展开,一些高送转及业绩大幅增长的上市公司股价表现可谓强势,如医药、电子等受益于业绩增长的热门股。公开资料显示,37家已披露中报的公司中,有27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其中,牧原股份净利润增长最多,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21.90倍,远高于其他几家已披露中报的上市公司。在1906家发布了中报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中,有1134家预增,有537家预减,剩余的235家公司因扭亏等原因没有变动幅度。按增幅上限来看,预计业绩同比增长超过100%的上市公司家数为294家。

  随着中报的不断披露,上市公司的经营总体状况逐步跃然纸上。虽然A股已有逾60%的上市公司发布2016中报业绩预告,但由于银行等重要行业的中报还没有披露出来,对A股整体中报业绩仍难以盲目乐观。从市场表现看,近期高送转和重组概念多有短暂行情,但似乎并不持久;业绩表现是否能形成持续上升,也很难说。从数据看,业绩暴增的企业不在少数,这自然会引起投资者的高度关注。需要仔细分析的是,业绩暴增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有些是企业真的到了“收获期”,业绩出现大跃进;有的则是因为市场价格等偶然因素,让业绩大幅提升;有的是由于外延式扩张或出卖资产等“一锤子买卖”,不可持续。一句话,不必过度追捧,投资还需谨慎。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恐遭“贱卖”指责 国企混改顾虑重重

恐遭“贱卖”指责 国企混改顾虑重重

混改面临三重束缚,导致企业家被捆住手脚,难以充分发挥活力:“制度死角”令改革者顾虑重重;董事会与党委会协调仍待探索;员工持股面临法律桎梏

一扶贫县近九成乡被非法集资“洗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