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伟大国家的崩溃
2015-10-22 作者: 郑渝川 来源: 经济参考网

  提起美国著名历史作家威廉·L.夏伊勒的名字,不少中国读者应该会想到他的最有名著作《第三帝国的兴亡》。《第三帝国的兴亡》出版以来,在全球热销至今,被誉为20世纪最为优秀的历史著作之一,清晰展现了纳粹德国疯狂崛起及走向灭亡的过程,有助于读者同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审视及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帝国的兴亡》引进到中国内地出版后,同样受到中国读者的好评,影响了许多历史研究学者和作家的写作风格。

  作家出版社近日再版了威廉·L.夏伊勒的另一部受到好评的佳作《第三共和国的崩溃:1940年法国沦陷之研究》。这本书致力于解释历史爱好者、军事迷、法国文化粉丝长期争论的谜题,即二战西线战事打响后,当时的世界第二强国为什么会在纳粹德国兵锋下,仅六周宣告投降?法国战败投降,究竟是战后法国本土展开的“法奸”审判中揭示出的,无能政客和将领葬送国家命运,还是法国在1940年春夏相交的时分,无论从军事上,还是政治上、经济上,已经不具备对抗德国侵袭的实力?法国战败的命运,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就已经注定?

  1870年7月19日,普法战争打响,法国在9月2日宣布投降,并引发巴黎公社起义。法国人并没有充分检讨这次战争的战败教训,到了1914年一战爆发,法国军方依然按照普法战争时的战略、战术和战备迎战。如果不是英军奋战在一战西线战场,一战期间法国人很可能就会第二次踏入失败的河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到了二战前夕和开展后,法国军队仍然要比德国对手慢上一个时代,基于对一战的理解部署战争,因而导致了一触即溃。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从1870年到1914年,再到1940年,乃至二战结束后在应对印度支那殖民地危机、阿尔及尔危机、苏伊士运河危机等危机事件时,法国每每窘迫迎战,全无大国强国风范,这深刻的反映出这期间每个时段,法国政治秩序的乱象。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诞生于拿破仑第三帝国垮台、巴黎公社起义被镇压的背景下,一开始就无法避免各政治派别的激烈争权夺利,每到外部危机或国内政治、经济出现险象,法国政局就将陷入停摆瘫痪的状况。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对波兰(法国盟国)宣战;1940年5月10日,德国突袭荷兰和比利时,绕开法国的马奇诺防线,这两个日子里,法国都陷于政府解散、军队总司令职位空缺的状态。《第三共和国的崩溃:1940年法国沦陷之研究》一书开篇讨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体制的缺陷,深意就在于此。

  1894年-1906年,德雷福斯事件一直是法国国内热度最高的政治和司法案件。法军总参谋部见习军官德雷福斯被诬陷向德国泄露军事情报,被判有罪。整起事件中,法国军方大批高级将领为了掩盖令人难堪的事实真相,不惜伪造德雷福斯通敌的“证据”。法国文豪左拉发表公开信《我控诉!》直指案件疑点声援德雷福斯,却也被判决有罪。威廉·L.夏伊勒一针见血的指出,德雷福斯事件暴露出的是,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内部的严重社会分歧,这个国家的政治力量消耗在毫无意义的内耗之中,却没有办法解决出生率下降、劳资冲突、经济停滞、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缓慢等更重要问题。第三共和国期间,法国仍是欧洲最为杰出的国家,但这主要指的是艺术、文学、生活艺术。相比之下,莱茵河对岸的邻国却在积极武装,并在后来的一战中几乎击溃了法军。

  一战的胜利,让法国人忘记了战时的残酷和窘迫。胜利的法国自认为是“欧洲最重要的大国”(这与英国、美国这时期的孤立主义有关),法国政界和军方人士竭力通过《凡尔赛和约》清算报复德国。尽管获得了德国的部分赔款和煤矿等矿产地,法国经济在1920年代-1930年代都没有走出震荡,频繁引发金融、产业、贸易震荡。1929年大萧条的来临,法国受到的影响特别突出,并因此加剧了已经持续了多年的国内政治和社会分裂。

  与之同时,法国军方依旧将大量资源投入骑兵建设,反对部署坦克部队。威廉·L.夏伊勒不无惋惜的写道,法国设计的B型坦克性能上超过后来由古德里安指挥而所向披靡的德军坦克,却因为不受重视,没有实现大规模部署。坦克建造和部署的荒唐现象,也出现在法军空军建设中。法国将帅反复总结普法战争和一战,相信建造一条稳固的防线就足以抵御德国敌人。

  从漠视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到坐视德军开进莱茵兰,到德国吞并苏台德区、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奥地利,再到德国进攻并鲸吞波兰;这期间,西班牙发生内战,德意法西斯肆无忌惮的支援佛朗哥叛军,日本入侵中国东北,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一连串的事件发生,法国方面保持的都是惊人的沉默,除了表达抗议的外交辞令。堂堂世界第二强国,表现出的却是连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都不如的软弱。《第三共和国的崩溃:1940年法国沦陷之研究》书中用了大量篇幅描绘这些事件过程中,陷入极大混乱的法国政治秩序,指出法国(及英国、美国)就因为这样的混乱和犹豫,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气焰,葬送了所可能制止侵略维护和平的最后几次机会。

  当纳粹德国出兵荷兰和比利时,并快速击溃法军有限的防御体系后,法国政界人士大多考虑的是如何投降以及如何在投降后攫取更大权力,而不是怎样抵抗,或是将政府、军队转入法国控制的北非,与纳粹持久抗战。可以认为,法国1940年战败、投降、沦陷的命运,至此已经成为定局。在威廉·L.夏伊勒的笔下,读者将能够了解到在政界和军方高层人士失去抵抗意志后,在战略、战术、战备方面本就劣于德军的法国军队,是以空前迅捷的速度溃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MERS考验韩国政府应对能力

MERS考验韩国政府应对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再次考验政府的快速应对能力,疫情爆发初期韩国政府的应对不力受到多方诟病,目前正面临新一轮防控形势的严峻考验。

生产要素难下乡 城乡统筹遇制度“红线区”

1号店等电商退换货限制多

1号店等电商退换货限制多

在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天猫、1号店和亚马逊这5家综合性购物平台购买了智能手环和家庭装洗衣液两种商品。综合来看, 1号店在退货政策执行上表现比较差。

椰岛鹿龟等51家酒企陷“伟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