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互联网+后市场” 车企难躲“电信式”命运
2015-10-08 作者: 朱伟华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车市整体销量不佳,但互联网+来了,后市场的美妙前景也在眼前绚烂展开,不少车企开始大笔投入互联网+后市场。

  但“互联网+后市场”对于车企来说到底是一剂解救新车销售不佳的神方,还是掩盖现有问题的迷幻药?我们似乎要仔细思量。

  作为互联网企业发展过程中最先“袭击”的行业,电信运营商们的命运就是先例。伴随着电信业利润向OTT领域上浮,互联网企业在风生水起的同时,电信运营商却逐渐沦为“管道”,虽然依旧承载着所有信息流的传输重任,却已经逐渐沦为产业盛宴中的边缘角色。

  在汽车业“互联网+后市场”中,作为硬件生产商的车企恐怕也会面临同样命运。

  汽车企业归根到底是个“硬件”公司,现在看来,车企仍是围绕汽车产品诸多产业的核心发起点之一,在“互联网+后市场”的创业者们眼中,汽车硬件本身只是平台,这与互联网软件企业眼中的电信运营商并无二致。

  电信运营商掌管着网络信息的基础设施,就像汽车企业掌管着所有汽车互联网+的基础平台一样,看似控制力强、霸气十足,但在新的行业博弈环境下却并没有什么用。电信运营商不断试图通过自身力量做OTT,可就算是易信这样的大投入产品最终也是半死不活。

  归根到底,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车企,自以为是的优势其实都并非优势,企业掌握的所谓资源其实都是要卖出去的商品,当能够发挥价值的时候,这些商品的所有权早已不属于硬件企业所有。在“互联网+后市场”中,车企的被动位置是天然的、不可逆的。

  在目标消费群体上,无论背后包装有怎样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后市场”吸引用户的点始终是在价格层面。毕竟在现实中,越实惠越能讨消费者的欢心。

  但车企不同,汽车毕竟是大宗甚至奢侈的消费品,其产品特征过于外露,是中国人的“面子工程”之一。再加上硬件品质的好坏与价格直接关联,于是无论车企生产的是经济实惠SUV还是高端轿车,没有任何一个人给自己贴上“穷人乐”的标签。

  事实上,互联网企业与车企在“互联网+后市场”上的认知存在巨大的鸿沟,互相都认为自己是“鄙视链”的上游,但实际上压根走的就是不同的道路。

  而在发展策略上,车企与互联网+后市场的方向冲突更为严重。从现在互联网+后市场的趋势来看,是一种售卖服务的行为,如果涉及搭售硬件的情况,那么硬件就会像小米等IT企业那样不赚钱甚至少赚钱,以确保未来服务增值业务的顺利展开。

  虽然现在有一些车企用原来在前端挣的钱补贴后市场产品,试图提升互联网+后市场的占有率,但这恐怕并不会是常态化的。

  总的来说,车企在互联网+后市场中一定难躲电信式的“管道化”结局,无论车企如何费心费力,最终结局都不会是美好的。互联网+后市场的广袤空间,就是创业者、新企业、甚至是经销商们的舞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MERS考验韩国政府应对能力

MERS考验韩国政府应对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再次考验政府的快速应对能力,疫情爆发初期韩国政府的应对不力受到多方诟病,目前正面临新一轮防控形势的严峻考验。

北京外迁批发市场 河北减税减租招商遇冷

1号店等电商退换货限制多

1号店等电商退换货限制多

在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天猫、1号店和亚马逊这5家综合性购物平台购买了智能手环和家庭装洗衣液两种商品。综合来看, 1号店在退货政策执行上表现比较差。

椰岛鹿龟等51家酒企陷“伟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