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黑龙江政策性粮食库存堰塞湖压顶
2015-09-18 作者: 记者 惠小勇 管建涛/哈尔滨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走访齐齐哈尔、绥化等产粮大市和相关涉粮部门发现,黑龙江省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储粮压力:露天储存和超期储存的粮食越来越多,部分粮食品质开始下降;政策性粮食库存逐年增长屡创新高,预计今秋将有1200亿斤仓容缺口。虽然黑龙江省政府出台了竞购国家政策性粮食的补贴政策,但由于国家规定的竞拍底价政策无法对接市场,加上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等原因,库存消化不大,黑龙江省政策性粮食已进入“拍不走、调不动、销不出”的困境。

  政策性收购量创历史新高

  2014年黑龙江粮食总产实现“十一连增”。然而,丰收背后也有隐忧,政策性粮食收购量逐渐增多,安全储粮压力越来越大。黑龙江省粮食购销市场呈现明显的“政策市”。在2014年至2015年的粮食收购季,全省累计收购新粮1442亿斤,其中政策性粮食1024亿斤,粮食收购总量和政策性粮收购量均创历史新高。

  7月中旬,《经济参考报》记者来到我国最大的粮食储备库——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齐齐哈尔直属库,14万吨的仓容已经没有一点空余。为了多装粮食,库内还建起了多个钢结构“千吨囤”和房式仓。顺着十多米高的梯架登上院内的一处房室仓,记者看到,玉米已装满了这个5000吨容量的粮仓。

  目前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的64个库点粮食早已满仓。除了国有仓库外,黑龙江还租用了563个社会仓容储存政策性粮食。位于产粮大县依安的黑龙江象屿农业物产有限公司里,整齐划一地排列着1760个钢结构“千吨囤”。记者驱车沿着粮囤中间的道路转一圈,足足用了四五分钟,目之所及都是满满的粮仓。

  据黑龙江省粮食局局长胡东胜介绍,截至5月末,黑龙江粮食库存比去年同期多了670亿斤,库存粮食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政策性粮食库存也创新高。库存粮食过多,今年秋粮收购面临很大压力。

  黑龙江省粮食局仓储处处长王国富介绍,按照全省现有粮食收储能力计算,扣除库存,只有200亿斤左右的收储能力可供收购秋粮。按照下一个收粮季1400多亿斤的新粮保守收购量分析,将有1200亿斤的仓储缺口。即便黑龙江省通过新建钢结构“千吨囤”、市场化销售等方式接收新粮,仍有500亿斤仓容缺口。

  粮食竞拍价远高于市场

  今年4月,黑龙江省政府针对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的粮食加工企业,出台了竞购加工政策性粮食的补贴政策,竞购加工一吨玉米补贴200元、一吨水稻补贴100元,后来,补贴额度又分别增加到400元和200元,政策拉动效果显现。然而,政策性粮食竞拍价与市场对接不上,一些企业缺少流动资金也导致无力竞拍,加工企业的竞拍成交率仍很低。

  位于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的和美泰富食品有限公司,水稻年加工能力30万吨,记者看到,大米加工车间的机器还在飞速运转,几名工人在大米生产线末端包装、封袋。公司总经理王洪军告诉记者,在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原本“加工一吨亏50元”的企业已扭亏为盈,满负荷开工。

  随着参与竞拍的企业增多,拍卖总量增加,库存消化加快。但黑龙江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潘升仍高兴不起来,“成交率非常低,玉米10%,水稻只有5%。”从4月8日开始竞拍水稻到7月中旬,全省102家纳入补贴范围的水稻加工企业中只有38家参与,一共竞拍了49万吨。26家符合补贴条件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只有15家在竞拍,两个多月仅拍了137万吨,而去年同期一个月就拍出400万吨玉米。

  有的水稻加工企业补贴后仍亏损,拍卖积极性不高。位于鹤岗市的黑龙江省万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日加工量已增至400多吨,但距离满负荷开工还有900多吨差距。记者近日来到这家公司,总经理房泽刚说,没补贴时加工一吨水稻亏损200元,按道理说补贴200元就不亏了。但竞拍后每吨水稻需要30元出库费、40至50元扣水扣杂费、8元交易费、20元短途运输费,各项费用加起来得100元左右。由于多了这些费用,很多企业加工一吨水稻仍然亏损100元。

  高额补贴之后,加工企业的竞拍成交率仍很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策性粮食竞拍价与市场对接不上。当前政策性粮食竞拍实行顺价销售的“不赔钱”政策,竞拍价格相当于收购价加上每斤2.5分钱的储存费。“但顺出来的价远高于市场价。”中储粮齐齐哈尔直属库主任张建军说,库里储存4年的大豆有100万吨,收购时每斤2.3元,现在市场价只有每斤2.05元,顺价销售根本没人要。

  缺少流动资金也导致一些企业无力竞拍。黑龙江省粮食局行业指导处处长李珠元介绍,当前很多粮食企业因流动资金不足开开停停。“很多粮食加工企业不愿意拍卖临储粮,其中有一些临储粮质量不达标的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黑龙江省粮食库存以政策性粮食为主,除竞价拍卖外,消化当地库存的主要办法就是跨省移库,但跨省移库增加财政成本。胡东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往南方调运一吨粮,国家要拿300多元运费。运到南方省份保管,由于高温高湿环境,保管费用比北方还高。从保护粮食品质的角度看,南方的气候环境也不如北方,所以今年至今没有移库指标。

  粮食品质下降损耗严重

  来自黑龙江省工信委的统计显示,上半年全省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42.7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比全国低3.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6个百分点。这主要受进口玉米、水稻、大豆与本地粮食价格存在剪刀差影响,导致省内粮食加工企业成本倒挂,生产下滑。

  有关专家介绍,进口及走私大米已经严重冲击了国内水稻加工产业,目前进口大米到港价每斤约1.4元,远低于黑龙江省每斤1.55元的水稻“托市价”,走私大米价格更低,只有每斤1.2元左右。玉米行业也一样,进口玉米到岸价每吨1600元左右,远低于每吨2200元的临储玉米,即便加上每吨400元的补贴,仍然有200元差距。

  为了降低成本,国内很多饲料企业调整配方,进口价格便宜且没有配额限制的高粱、木薯替代玉米,减少了国内玉米需求量。胡东胜说,由于国外玉米价格低廉,其下游深加工产品成本同样很低,也被大量进口到国内,直接导致我国玉米消化量下降,库存沉积。

  由于仓储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地方不得不增加钢结构“千吨囤”这种露天储粮方式。去年黑龙江就推广使用钢结构“千吨囤”增加收储能力150亿斤,相当于新建了7500个“千吨囤”。省粮食局统计显示,目前全省露天储存粮食达到510亿斤。一些粮食系统干部介绍,当前安全储粮任务很重,“千吨囤”短期储粮还行,长期储存时上层隔热条件不行,粮食品质可能会出现变化。露天储粮还容易出现火灾,中储粮林甸直属库大火、海林直属库火灾都是发生在露天储粮设施。

  很多露天储存的粮食已超期储存。黑龙江省桦川县粮食局副局长刘辉说,桦川县内还有2011年收购的水稻。中储粮齐齐哈尔直属库也有2011和2012年收购的数百万吨粮食,都属超期储存,粮食质量开始下降。

  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副总经理刘杰介绍,黑龙江2010年和2011年收购的很多大豆,都已是超期储存,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粮食质量。潘升说,存量部分的超期储存粮食尚未解决,新粮储存两到三年又变成了不易储存的粮食,导致超期储存粮食越来越多。

  激活市场购销主体加速去库存

  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黑龙江省粮食局、农发行黑龙江分行等单位的负责人建议,降低起拍价,以较少的政策性亏损扶持加工企业等下游环节,加快市场化去库存。这样也能减少粮食超期储存问题的出现,从品质层面加强对粮食安全的保障;减少黑龙江、吉林等农业大省针对本省深加工企业竞拍补贴的财政负担。

  一些地方干部认为,顺价销售政策虽然能保证粮食售后国家不亏,但仓储、监管等环节还要占用国家财政大量投入。潘升算了一笔账,一吨粮食在库里多放一年,国家财政就得多拿86元的保管费,再加上银行利息、监管费用等,一年就得多拿205元。要是新建的露天库储存,第一年还要多拿70元补贴。

  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以2012年政策性粮食收购价和每吨50元的收购费用计算,每多存一年将增加库存成本为,水稻每吨252元、玉米每吨212元、大豆每吨352元。但如果及时销售了762万吨粮食,一年就可减少财政补贴近4亿元。

  专家建议,具体执行中,可在当前竞拍底价的基础上,按照“超年限储存、露天储存”双优先的原则,采取分年限分期、分批降低竞价销售底价的办法,每吨水稻拍价再低250元左右,每吨玉米低80元左右,每吨大豆低500元至600元,逐步与市场价接轨。同时创新农企贷款模式,探索粮食抵押和信用放款等新方式,激活市场购销主体。

  一些干部认为,做好粮食生产、流通和储备工作,完善我国粮食收储体系,地方政府的责任、权利、义务要更加明确,哪些是国家管,哪些是省长管,哪些是市长县长负责,不能含糊。在临储政策已出现诸多弊端的情况下,应加快创新地方粮食储备机制,探索建立政府储备和社会储备相结合的分梯级粮食储备新模式。

  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亟待建立

  记者 惠小勇 管建涛/哈尔滨报道

  部分干部和专家认为,面对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资源“红灯”和补贴“黄线”的双重约束,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应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前提下,多措调理,标本兼治,运用好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两种手段,推动形成种得好、加工好、销售好的良性互动格局。

  首先,细化收储政策,以质论价,逐步形成市场价与直补相结合的调控体系。

  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总经理鲁晓东认为,临储玉米收购价可以降低一些,逐渐回归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控为辅,从源头上缓解企业的高成本问题。同时可通过目标价格方式增加对农民种玉米的直接补贴,确保农民种粮收益不减。农发行黑龙江分行行长欧阳平认为,应该强化临储玉米收购的质量要求,形成更严格的按质论价体系,确保好粮卖上好价钱,倒逼农民耕种高质量粮食。

  其次,以政策调控带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一些专家认为,恢复黑龙江省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引导农民调结构、增加口粮种植,降低玉米种植面积。

  黑龙江当前粮食库存“沟满壕平”,突出体现在玉米种植面积大、产量多、储量大。全省目前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1亿亩,年产量约1000亿斤,年收储约800亿斤,政策性库存达到3500万吨。

  黑龙江省粮食局局长胡东胜说,如果有合适的价格保证,通过灌溉增加小麦单产,就能把北部跨区种植的玉米调减下来,实现麦豆轮作和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黑龙江省每年都从外省采购30至40亿斤小麦,如果本省扩种,就能就地解决这方面的口粮需求,调减上千万亩玉米种植面积。

  其次,探索目标储备和目标价格制度,逐步取消临储政策。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介绍,当前我国粮食储备量占消费量的比重,已经超过70%以上,如果把粮食储备量占消费总量的比例降到30%,将大大减少公共财政支出和资源浪费。

  “这个目标储备制度还要与目标价格机制相结合。”马晓河说,设定我国收购储备粮的价格时,可参考国际经验,即无论市场价格高低起伏,政府的收购价可以永远高于市场价一个恒定比例。韩国曾经采取过这样的政策,政府每年从农民收购谷物的10%,不论市场价格高低,政府收购价格都要高于市场价35%左右。我们也可以按照这个方法收购,这样就不会干扰市场价格形成。

  再次,打击走私、扶持加工等其他措施综合运用,提高我国粮食收储、加工和管理能力。要严厉打击南方走私大米入境,减轻走私大米对我国水稻加工业的冲击,避免连续多年的“稻强米弱”形成水稻加工企业的连锁式倒闭潮。同时适当控制玉米的替代品,以及玉米深加工产品的替代品进口,促进国内玉米库存消化。

  黑龙江省粮食局行业指导处处长李珠元介绍,黑龙江粮食产量全国第一,但目前工业用粮少,特别是玉米深加工能力严重不足,种强销弱、量大链短、质优价不优问题突出。应继续鼓励社会资本在产区建仓、建厂,参与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同时深挖畜牧、白酒等粮食转化行业潜力,拓展玉米燃料乙醇生产厂家和使用区域。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MERS考验韩国政府应对能力

MERS考验韩国政府应对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再次考验政府的快速应对能力,疫情爆发初期韩国政府的应对不力受到多方诟病,目前正面临新一轮防控形势的严峻考验。

G20峰会锁定“包容”“落实”“投资”

1号店等电商退换货限制多

1号店等电商退换货限制多

在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天猫、1号店和亚马逊这5家综合性购物平台购买了智能手环和家庭装洗衣液两种商品。综合来看, 1号店在退货政策执行上表现比较差。

椰岛鹿龟等51家酒企陷“伟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