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高铁产业发展节奏或面临调整
   “7·23”动车追尾事件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了轩然大波,25日涉及高铁概念的股票几乎“全军覆没”。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该事件将促使中国反思高铁建设进度及未来的规划,高铁的整个产业链都将深受影响。
京沪高铁再次发生故障20余趟列车晚点
   记者从上海铁路局获悉,25日17时30分,京沪高铁定远附近突发供电设备故障,造成20余趟列车晚点,故障原因仍在调查中。
沪宁高铁今日上午断电停车半小时 原因尚不明朗
   今天上午11时30分左右,由上海虹桥站开往南京南站的G7138次列车,在苏州新区站因不明原因断电停车半小时,现已恢复正常。
京沪高铁提前运营 开通半月五出故障
   也就是说,动工于2008年4月的高铁,实际开通时间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2年,比原定5年的工期缩短了40%。
"4天3停"拷问京沪高铁应急机制
   “京沪高铁离我家越来越近了,上次停在蚌埠,这次停在镇江。”13日中午,微博网友爆料京沪高铁G114列出现故障,停在镇江检修,一位镇江籍人士闻讯后调侃道。
京沪高铁故障频发 部分商务旅客开始看天出行
   京沪高铁近期故障频发,作为主要竞争对手,京沪快线却在暗暗发劲,缩减旅客值机时间,提高航班准点率,抢回了部分原先失去的客流。
京沪高铁南京站地基下沉 官方称为特别设计
  “高铁南京南站部分地基下沉为设计方案中的特别工艺。”昨天上午,京沪高铁南京南站指挥部副指挥长包文琪就近日南京南站被诉出现漏雨地基下沉等问题进行了回应。
南京高铁站昨日因雨出现漏水和地基下沉现象
  今天,南京市遭暴雨侵袭,部分道路和区域出现积涝。下午16点23分,有网友在新浪微博上爆料,由于受到暴雨的影响,高铁南京南站换乘大厅出现漏水和地基下沉的现象。
京沪高铁再出故障 列车停靠90分钟后换车前行
   “由上海虹桥开往北京南的高铁G114列车,本应于10:05离开镇江南站,现在依然滞留,列车长称没信号,开不了,现乘客正准备换车。”网友“大树_CUPL”在微博上爆料 。
京沪高铁一列车因故障停运经抢修线路恢复
  今天,南京市遭暴雨侵袭,部分道路和区域出现积涝。下午16点23分,有网友在新浪微博上爆料,由于受到暴雨的影响,高铁南京南站换乘大厅出现漏水和地基下沉的现象。
  相关报道
铁道部:高铁7月起减速降价
  从7月1日起,高铁会以最高300公里的时速开始运行,之前的时速为约350公里。许多城际列车将会以200至250公里的时速运行。
高铁安全性遭质疑 退休铁路工程师拒乘坐
   2月22日,《中国经济周刊》发表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社长杜峻晓的《退休铁路工程师拒坐高铁称发展过快难免出事》一文中,直接对高速发展中的中国高铁的安全性提出质疑。
高铁工程需全面“体检” 屡出问题或存质量隐患
  从审计署的审查结果和媒体揭示的问题看,影响高铁质量与安全的因素也并非空穴来风:曾经有外资高铁物资供应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国内高铁建设抢工问题非常严重。“为了抢工期,没有培训,沿线农民拉过来就干。”不仅如此,高铁招标充斥着各种不为人知的利益博弈,“有实力的拿关系,没实力的才干活。”
  媒体热评
对京沪高铁故障必须“较真”
   为什么公众对京沪高铁故障尤为计较?也许,多年的“铁老大”作风已然惹怒了百姓,京沪高铁故障不过是爆发契机而已。
京沪高铁为何不堪雷雨一击
   公众不禁要问,这场雷雨大风究竟达到了怎样的级别,京沪高铁接触网抗雷雨的能力又是如何?这里边有没有设备、设计甚至人为的原因?
京沪高铁安全运营还需“补课”
   降速,仅仅是走出了理性发展高铁的第一步,降速后仍出现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安全性上需要补的课还很多。
高铁,仅有速度还不够
   如何让高铁成为让乘客感到安全、舒心、方便的出行方式,从“速度高铁”转向“舒适高铁”,是当下及今后需要尽快“提速”的重点。
京沪高铁为何一出生就“生病”
   京沪高铁这个宝贝,究竟是在娘胎里就有问题?还是因为早产体弱?抑或是出世后养育不当?
 
 □京沪高铁

  京沪高速铁路于2008年4月18日开工,从北京南站出发终止于上海虹桥站,总长度1318公里,总投资约2209亿元。全线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2010年11月15日铺轨完成。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视频:京沪高铁抢进度站点普遍不完善
 
 □网友辣评:献礼工程 让高铁错失伟大

  唐其民:高铁建设,本身是一个严谨的系统工程,任何环节都不能马虎,否则,将可能带来无可挽回的悲剧。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工程,却被有些人当作了“献礼工程”、“形象工程”。天灾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祸。高铁,自己或许也在纠结着:俺本不是阿斗……
    无事佬:某些官员喜欢吹,喜欢赶吉日,无非就是一个“晒政绩”的私利在作怪,但是对政绩的考核必须体现的是民意,因为,只有老百姓感觉到的好处,才是官员真正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