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际贸易形势论坛二周年暨全球贸易监测与贸易形势月度分析会(2025年9月)”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从国内外贸易表现来看,中国贸易韧性足,结构上呈现“市场多元化”和“商品高端化”双升级趋势。不过,中国外贸依然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为应对不确定性,企业应积极推进“真出海”战略,凭借技术实力以及模式创新等,真正实现全球化战略转型。
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庄天宇基于全球贸易数据,对中国外贸的国际环境、自身趋势和结构性特征进行分析预测。他指出,今年以来,中国外贸表现出强劲韧性,出口占全球份额稳定在14%以上,贸易竞争力实现稳中有增。基于统计模型预测,2025年全年中国出口增速有望达到5%。从趋势来看,除春节月份波动外,3月以来进出口均实现稳定增长,凸显中国外贸基本盘的韧性和持续性。
庄天宇进一步分析,从商品结构看,中国对东盟、韩国和印度出口中,中间品占比超过50%,包括零部件和关键设备等;而对欧美出口仍以耐用消费品为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集成电路、锂电池、电动汽车等高新技术产品正成为出口增长的核心动力,推动中国贸易结构实现“市场多元化”和“商品高端化”双升级。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跃生围绕上半年经贸形势的变化与特点,从“贸易结构重塑”“转口贸易兴起”和“未来风险预警”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指出,为应对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企业应积极推进“真出海”战略。企业要依托深度产业合作、融入当地市场,通过抱团出海、利用境外经贸合作区集群发展以及凭借技术实力实现规模化出海等创新模式,真正实现全球化战略转型。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马弘建议采用推动出口多元化、加强区域产业链合作、技术创新保“链主”地位等举措,同时积极扩大内需以降低对外部市场依赖,助推亚太供应链创新路径,重构区域贸易格局。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崇实书院副院长孙浦阳在题为《新时代中国企业出海:形势与变化》专题报告中指出,当前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开局的关键阶段,中国企业出海呈现出规模与结构“双升级”的态势,现代服务业国际化步伐逐步加快。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出海模式涌现诸多新亮点,包括技术出海、标准出海、AI出海、借船出海和抱团出海等新模式正逐步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布局的新模式。
记者在论坛上获悉,作为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与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新型高端智库重要品牌活动,“国际贸易形势论坛(International Trade Situation Forum,ITSF)”于2023年9月创立,当前正值论坛创立两周年。论坛联合创始人、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晓涛回顾了论坛成立两年来的发展历程。他指出,论坛自创办以来,始终依托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学科优势,聚焦开放型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整合校内外学术与行业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他强调,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高等教育机构应主动回应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发挥智库和平台作用。
论坛联合创始人、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董事长童友俊表示,瀚闻资讯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库涵盖全球所有重要经济体,数据最早可以追溯到1985年,目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未来将继续发挥自身特色与资源优势,全力以赴为中国高水平开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