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AI商业化落地挑战仍存 投资人策略分化
2025-09-20 记者 汪子旭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日前举行的外滩大会上,工业、救援、农业、医疗、生活陪伴等多领域AI应用亮相,展现了机器人从“技术演示”走向“产业应用”的最新趋势。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展望未来,AI将与物理世界更加深度融合,拥有更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过,也面临数据质量、能源支撑等诸多挑战。

  麦肯锡调查显示,92%的高管计划在未来三年增加对AI投资。在AI商业化刚刚起跑的当下,投资人选择了不同的投资路径。

潘悦 制图

  赋能千行百业 AI产业落地进行时

  在模拟救援环境中,机器狗依靠多模态传感器扫描生命信号、清除石块,最终稳稳“救出”仿真婴儿——这是外滩大会举办的“机器人职业技能表演赛”中的精彩一幕。

  此次比赛中,多家具身智能厂商的机器人轮番登场,在模拟真实工业与救援场景的高难度任务中展开角逐,展现了机器人从“技术演示”走向“产业应用”的最新落地进展。

  “具身智能在工业场景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涵盖制造、质检、产线巡检、物流等重要环节。”蚂蚁数科AI智能终端资深专家梁子说。曙光公益救援同盟指挥长王刚表示,机器人能够突破人体极限,进入高温、有毒等环境中承担极端危险的任务。未来,它们将是救援队的“超级队友”。

  除了工业和救援,AI也正加速融入农业、交通、医疗、生活陪伴等人们生产生活的全链条,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发展。

  例如在农业领域,复旦大学在会上展示的伏羲中短期气象大模型和次季节大模型,可精准进行未来15天逐小时天气和未来60天的气象预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在医疗诊断环节,鹰瞳Airdoc眼底相机可以在1至3分钟全自动拍摄眼底照片,识别心梗、脑梗等高发心脑血管病,以及动脉硬化、糖尿病、老年痴呆等重大慢病风险。

  阿拉丁智能发布的情感陪伴与情绪抚慰机器人,可凭300余种表情配置实现情绪追踪反馈,精准识别情绪并通过语言、表情回应,依托AI心理大模型开展生成式情感陪伴聊天。

  “AI正在赋能所有关键科技趋势,从智能体执行复杂任务,到推动专用半导体创新,再到加速生物工程研发和提升机器人自适应能力,催化作用覆盖能源、制造、科研等多个领域。”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表示。

  深度融入物理世界 业内探讨AI未来

  展望未来,多位业内人士指出,AI将与物理世界更加深度融合,拥有更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

  “人工智能正在经历从大模型向智能体的关键跃迁,AI不再仅仅是一个具备知识的‘大脑’,而要成为一个能通过使用工具、自主学习来探索世界的行动者。”清华大学副教授、面壁智能首席科学家刘知远说。

  阶跃星辰创始人、CEO姜大昕认为,智能体正在金融、医疗、教育等垂直领域快速渗透,而下一代智能硬件的竞争焦点将是“会做事、总在场、有记忆、能进化”。“智能体终将从数字世界走向物理世界。走向物理世界能够从经验中学习,自主学习,并且和人类科学家一起发现人类还没有发现的物理规律。”

  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也认为,AI的终极形态之一将是与物理世界深度交互的机器人,真正的“新大陆”在于创造能够自主感知、决策并行动的“新物种”。对于AI原生创业者而言,挑战不仅在于算法的优化,更在于如何将模型能力与硬件载体结合,在真实的、非结构化的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这需要一种全新的、软硬一体的系统性创新思维。

  “现在创新创业的门槛已大幅降低,年轻创新创业者迎来好时代,可以用AI工具去实现新创意。要真正让AI落地干活,现在还在大规模爆发性增长的前夜。”王兴兴说。

  商业化落地挑战仍存 投资人策略分化

  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技术高速演进,但智能体的进一步商业化落地也面临诸多挑战。

  Ponder CEO盛思雄以AI制作PPT为例,从人机交互的角度指出,当前智能体输出内容“碎片化”问题严重,缺乏对信息的深度组织与逻辑构建能力,导致用户仍需花费大量时间整理和修改结果,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尚未实现。

  王兴兴认为,当前,具身智能发展的挑战主要体现在高质量数据及模型算法层面。在数据层面,采集和质量问题比较突出,数据利用率也需提升。在模型层面,当前多模态数据的融合并不理想,模型与机器人的控制模态对齐也是难点。

  成本与性能之间的平衡也是一大现实瓶颈。Pokee AI创始人朱哲清坦言,尽管智能体在特定场景(如编程、数学)中表现优异,但其推理成本高、扩展性差的问题限制了大规模商用。尤其在高并发环境中,如何保持系统稳定与响应速度,仍是对技术团队的极大考验。

  面对种种挑战,在AI商业化刚刚起跑的黎明,投资人也选择了不同的投资路径。蚂蚁集团战略投资部资深总监黄海坦言,通用智能体和垂直智能体两个方向都有成长的空间,目前蚂蚁投资的智能体以垂类为主,其选择关键在于“市场空间够大、付费意愿强,且能够在一定阶段构建护城河”。他同时表示,在投资中对算力等底层基础设施持续关注,未来能源支撑等是一定要解决的问题。

  创世伙伴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认为,要采取两头分化的投资“哑铃策略”,一方面,投“跟一个复杂的工作流有紧密的结合和纠缠”的企业端应用,以抵御技术迭代风险;另一方面则出于风险投资的使命,去投一些风险相对较高但天花板更高的通用方向,作为对未来方向的押注和参与。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2024066810号-1